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会调戏妃子的机器人都不是好AI

无论是机器人,

还是AI

创造他们,都是源自人类对于充当“神”这一角色,最不甘心的挑战。

虽然成功的概率不低,但是毁灭自我的概率也不低。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一段有意思的描述:就在李世石唯一一次战败Alphgo的那一夜,他,怀着忐忑的心睡下了,而Alphgo却用一个晚上的时间,重新演算了一百万遍的棋局。

次日迎战时,李世石还是那个李世石,Alphgo却已经是一个全新的Alphgo。

■ Alphgo对阵李世石

人类一直以为自己能够控制自己所创造的一切,可是他们都忘了曾经在伊甸园里发生的一切。

毕竟意识的觉醒,是神也不能阻止和掌控的事。

偃师,是《列子·汤问》中所谓的一位顶级匠人,因为他仅用“革、木、胶、漆、白、黑、丹、青”,就做出了以假乱真的人俑。

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位人工智能的先驱(传送门:

人工智能的先驱和梦幻——偃师,气蒸云梦泽……

),而“偃师献技”的故事,则是一次成功的图灵测试。

■艾伦·麦席森·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对于通过“图灵测试”的判定指标是:30%的人不能分辨出被检测的对象是人抑或是机器时,则机器便被承认已经具备了人类智能。

那么,在偃师的故事中,觉得受到冒犯的嫔妃们,大发雷霆的穆天子,以及周遭所有按剑而起的武士们,用几乎百分百的认定,成全了那个被拆得四分五裂的人偶——他通过了图灵测试。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是源自《孟子·梁惠王》。

很多人在论读这段话的时候,一直强调他所要表达的内里的劝诫意义,告诫上位者,千万不能“上梁不正下梁歪”。

但是,这句话的逻辑很奇怪。

为什么最先作俑的人,

孔仲尼要诅咒他没有后人呢?

这要从殷商时期的人殉制度说起。

中国的古人相信,生死同态。

就是说,死后的生活,将会如同活着的时候一样,需要吃喝拉撒睡,行走坐卧躺。

而对于殷商时期,尚处在奴隶社会的奴隶主而言,死后享受奴隶的伺候,也同样要等同于活时的规格。

于是,活人殉葬,便应运而生。

■ 殷商人殉制度

后来周朝代商,废除了活人殉葬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用人俑代替,以满足贵族们那死了也要伺候的傲娇的心。

按说,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人俑代替活人,明明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尊重了生命。可为什么,仲尼还要诅咒这些使用“人俑”的进步人士呢?

俑,究竟是什么?

东汉末年大儒郑玄对于“俑”的解释是,“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

皇侃疏:“机械发动踊跃,故谓之俑也。”

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

所以,俑,因为能“自发动”,能“自踊跃”,又因为像人,所以才被称为“俑”。

这,让我想到了今天的机器人。

而它,在古代,有一个名字,叫“俑”。

■ 机器人:你有病?

那么,我们再来看老孔说的,关于“俑”的那番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像人而用之也。

上帝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名叫亚当,女人唤作夏娃,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里。

直到有一天,蛇,诱惑他们吃下了“禁果”,他们开启了灵智,看见彼此赤裸的身体羞愧不已。

上帝震怒。

人类,终于因为他们的不服从而被驱赶出了伊甸园,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族,生活中,再也没有曾经的那位造物。

今天,人类也想要成为造物。

他们希望自己所创造出的AI,能够为自己解决生活中诸多的繁琐;希望钢筋铁骨的机械,能够为自己抵挡肉体所不能承受的重量。

上帝,为了不抛弃自己的造物,派遣自己的儿子来到人间。奈何那个被称作“耶稣”的年轻人,终究还是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哦,人类原来是这样对待创造他们的造物主的。”机器人默默地点了点头,将双眼望向了远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4G0L4L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