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道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6月29日,由《华夏时报》与洞见传媒联合举办的“新金融新趋势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所谓金融是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市场化资源集中配制和分配的过程。可以认为原有的货币金融体系是一种特殊的金融科技,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只是改变了连接、记录、存储和处理手段,并没有改变这些数据背后所反映的行为逻辑。
陈道富用一张图解释了什么是金融科技。陈道富表示,实体经济处于“投资、生产、分配、消费、储蓄”循环之中。货币金融体系通过货币化和金融化,将物物交换、储蓄和投资的交换,映射到货币金融体系实现合理配对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引入数字世界后,更多实时的实体经济活动被连接并映射到数字空间,进行更可靠的记录、连接和分析处理。这样可以拓宽原货币金融体系可处理的空间并提高了连接和处理的效率。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技术等,把现实世界所有行为映射到虚拟数字世界,这个数字世界又通过区块链、互联网等把数据联在一块,利用新技术进行分析,实现最优结论,最后反射到实体经济中,使实体经济循环更加有效率。
在监管方面,陈道富提到,技术本身应该都是中性的,它既可以让市场、社会更合理的运转;也可能被利用,用于满足个人私欲的过程中。所以技术不是监管的重点,真正的监管对象应该是使用技术而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因此,规范和管理的着力点应该重点放在应用层面。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首先要面临问题是,传统金融和新金融领域之间,能不能很好的过渡。
在初期着力点必然放在原有监管能力、原有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新的技术提供的服务能不能保证提供足够、合理的金融服务。最后引入金融科技以后会产生新的问题,陈道富认为,首先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相对原有传统金融的行为会更直接地面对大量个体,因此人的问题在金融科技中凸现出来。
传统金融机构面对大量机构,机构会相对理智、理性,而金融科技将更多面对自然人。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面对自然人的过程中处理方法和面对机构时的处理方法不完全一样,自然人里可能带有非理性,非经济化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会被带入金融科技管理上来,所以它的管理不得不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同时,科技金融还涉及数据安全性、模型可靠性等问题。普遍而言,人是有缺陷、带有情绪和认知偏差的,但人工智能就能完全理性,完全没有认知偏差吗?今后的社会、金融体系可能要面对是个人、机构、人工智能行为相互交织以后场景。这个过程会给金融市场运转带来不一样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金融科技行业面临垄断问题。金融科技一直被认为是零边际成本的,这个结果必然带来最后在这个领域里,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企业成为最核心的中心。这个企业或许在技术上最有效率,但如何管理化垄断可能带来的权力滥用问题?怎样使得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能够真正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结果?
(编辑:甘东升)
来源:《华夏时报》,2018年6月30日
http://www.chinathinktanks.org.cn/content/detail/id/f9c08o81
END
荟萃智库思想
推动智库合作
提升智库成就
中国智库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