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自人工智能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它就触及到了艺术领域。艺术家创作的数字艺术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法籍匈牙利艺术家尼古拉·舒费尔(Nicolas Schöffer,1912-1992)在1956年与菲利普公司的工程师合作创作了具有电子大脑的雕塑作品Cyps 1,它的彩色钢片会根据光线和颜色的变化转动。瑞士艺术家尚·丁格利(Jean Tinguely,1925-1991)在1959年创作了Méta-matics绘画机器。观众可以自己启动机器并设置它机器手、画笔以及画板运动的速度。
人工智能似乎已经开始改变艺术品的创作、展览、传播、保存、接受方式。 就如同艺术家参展艺术家Nicolas Schöffer所说:从此,艺术家创作的不再是作品,而是(机器)创作模式。艺术家在创造机器人艺术的时候灵感也是多元的:比如在仿生学的研究让艺术家可以教机器人掌握了某种自然的规律;生成模式的数字艺术作品可以自动无限生成出不同的作品,使得每一件作品都不同;程序互动性的机器作品无间断地制造了超越现实和人类有限能力的幻象。另外,这些作品似乎延续着现代艺术的理念:艺术并不需要出自艺术家之手。在这个展览中的作品让我们看到,艺术作品可以是与数字工程师合作实现的,并且观众的互动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