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聊聊“基因区块链”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文/徐大梨

本文仅仅是个人的片面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立场。观点不一定正确,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辩驳指教。

1

各个行业领域现时流行的BP中,区块链几乎已经成为必要的关键字。

微博上一则吐槽的截图

在“区块链”的热潮下,基因检测领域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基因区块链项目,譬如鼎鼎大名的遗传大牛George Church牵头成立的Nebula Genomics。我对George Church还是很服气的,他大概创立了100家公司了吧,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一家成功,非常consistent。

国内不少基因检测公司,包括华大基因、基云惠康等公司都陆续出了区块链白皮书。行业内一时众说纷纭,各种观点都有。

我很赞同浙民投杨彬师兄的观点,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个技术,它是一个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的计算机技术。对于任何一项技术,不要过于神话,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看这项技术是否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并在其中为用户创造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基因区块链能帮助这个行业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

各个基因区块链项目白皮书上写了很多美好愿景,归根到底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大类:数据归属和隐私保护

一、先说数据归属。

从23魔方降价,聊聊“羊毛长在猪身上

”一文中,我写过消费级基因检测机构靠数据库业务赚钱的商业模式。基因检测机构将大量用户数据卖给科研机构或药厂获取高额回报。用户本人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也拿不到任何报酬。

Nebula Genomics、基云惠康HGBC等基因区块链项目,想要把个人基因数据变成类似专利一样有版权的东西,让用户享有自身数据的归属权和版权,并从数据交易中获益

基因区块链项目在商业模式上并不新鲜,同样是把基因数据卖给机构获取价值。不同之处在于,用户能够从自身基因数据资产中获得商业价值。用户作为数据的唯一所有者,直接与买方通过虚拟货币进行数据交易,授权使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也算是许三观卖血记的高科技升级版吧,所谓“财务自由,唾液可得”。

二、再说隐私安全

基因检测领域,用户隐私是绕不开的话题。基因数据的泄漏,可能会导致基因歧视。也许未来有一天银行拒绝你的长期贷款申请,因为数据显示,在你偿还贷款之前,很可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并死亡;同理保险公司拒绝卖你保险。

基因隐私泄漏的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黑客的盗取,二是基因检测机构内部的滥用

区块链技术基于分布式存储和非对称密钥,更能抵御黑客入侵,适合安全存储高敏感信息。同时区块链的确权技术,方便数据授权使用和追溯,解决数据内部泄露的隐患。

2

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聊一聊我对基因区块链的一些质疑。

首先,区块链最本质的特征是“去中心化”,但是“去中心化”在基因领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测序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心,用户无法自己在家测序,还是要受制于测序中心的。另外目前技术水平下,数据不可能直接从测序仪写到区块链上,很大概率会先在测序中心的服务器上保存。应用层面上数据分析也会存在中心,需要把大量样本汇总后才能做GWAS等研究,因此数据也很可能会保留在数据分析中心的服务器上。

这种情况下,用户的数据并不是唯一保存在区块链上的。对于区块链之外的那些数据备份,依旧没解决数据归属和隐私安全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家小区的分类垃圾箱。垃圾箱倒是给垃圾分类了,但所有的垃圾箱里的垃圾都让一个垃圾车倒在一起混着运走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第二,基因区块链在实际使用中很可能难以满足基因数据对于传输带宽和存储的高要求。虽然基因数据的交易并不像银行交易要求高频次和高时效性,但是基因数据本身的数据量级会带来技术挑战。以一个人的WGS数据为例,测序深度为10X的数据量为30个G,测序深度为30X的数据量高达90个G。

基于区块链的书画文字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基因数据的隐私保护,看似原理是一回事;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技术难度完全不一样。因为两者的数据量存在天壤之别,可实现性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区块链智能合约最大的问题是不具备容错性。我一直觉得好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容错性。譬如我在银行存钱,我弄丢账号密码,还能凭身份证挂失找回;但是我在区块链上存虚拟货币,一旦忘记私钥的话,找都找不回,因为压根没处找。同样的道理,我的区块链账户被黑了,就是被黑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在区块链上持有资产最大的风险真的不是亏钱,而是丢失。

区块链是不支持回滚的,一旦发起交易后是无法反悔的。我当时愿意把自己的基因数据授权给别人使用,但是我现在不愿意了,可能也没办法撤回授权。

3

基因区块链项目还存在一些政策和伦理的风险,这些都会给商业化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最直观的一个问题,用户是否有权自由出卖本人的基因数据?因为这个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泄露了其亲属的基因隐私。一个人的基因信息并不仅仅属于本人,也会影响子孙后代。

再一个问题,科研中的医疗数据只要把姓名、身份证等信息隐去,就可以公开使用了吗?基因检测数据和以往的普通医疗数据不同,更为敏感,大约选取七八十个统计上独立的SNP位点就能唯一确定一个人。当基因检测数据与一些疾病表型数据相遇时很容易匹配到具体个人,从而侵犯个人隐私。

中国人群疾病相关的基因数据甚至还会关系国家战略安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政策法规指导基因检测数据使用,因此政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好在Nebula Genomics、HGBC等基因区块链项目都要求用户先购买基因检测的服务,定价分别为999美元和4999人民币,显然是要在测序上先赚一波。即便后面的区块链业务全盘失败,单靠前期做基因检测也不会亏。

希望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监管的完善,基因区块链目前存在的问题能够逐步解决,在未来能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1G069V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