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加以制约,就会造成用户信息在各种平台“裸奔”,企业只顾索取而缺乏足够的保护举措,甚至有意将信息加工后在市场出售流通。
据经济日报报道,大众点评正在大张旗鼓地号召用户使用微信登录,与好友分享动态,并给出了5元奖励。但是这款APP没有告诉用户的是,它将异常执着地帮你跟好友共享信息,关也关不掉。
大众点评与微信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大众点评作为一款网上订餐软件,其背后则是不断扩充的业务版图,从在线订餐到在线旅游、再切入到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此次,大众点评号召用户使用微信登录,与好友分享动态,或许也是为了进军社交领域,进一步提供具有想象空间的业务模型。
不过,大众点评如此做却是强制信息“共享”,它通过奖励、以及几乎让人看不清的“提示”等方式,也是诱导用户使用这一功能。即便有心的用户发现后想更改,大众点评也设置了种种障碍,最大限度阻止用户取消信息共享授权。
将社交媒体与大众点评这样的功能性软件捆绑在一起,让用户将信息让渡出来,确实让人郁闷。对用户而言,自己的日常生活轨迹不仅暴露在微信好友以及粉丝眼皮子底下,而且也将“共享”给大众点评及微信。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APP可以留存用户的浏览信息、位置信息、旅行计划、常用酒店、租车信息等。经过授权,大众点评还可以向合作伙伴和第三方获得这些信息,也可以向第三方分享这些信息。用户信息变成供企业随意挖掘的富矿,而大众点评与微信才是“共享”用户信息最大的受益者。
大数据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但大数据一旦滥用,就会成为某些互联网企业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隐私权的借口。更可怕的是,这些互联网企业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用户信息,更急迫地榨取其信息所可能衍生的各种商业价值,使其成为企业自身盈利的一部分。
如果此类行为不加以制约,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关联就变成一边倒——用户信息在各种平台“裸奔”,企业只顾索取而缺乏足够的保护举措,甚至有意将信息加工后在市场出售流通。如此,用户信息所带来的更多危害性就会爆发。毕竟,用户信息所指向的还有其个人账户、包括许多与之挂钩的财产性账户,比如无线支付账户等。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平台肆意获取用户信息现象,监管部门的日常执法机制需同步强化,可以制定惩罚性赔偿措施,鼓励被侵权用户提出集体诉讼,让相关责任方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司法代价和市场代价。
信息强制“共享”是对用户权益的伤害,而公众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此类现象没有获得及时制止而一发不可收拾,仅仅依靠消费者自查以及自我维权成本过高,监管部门应当对此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让企业不敢触碰红线,用户才能放心使用各类网上软件功能。
※ 作者|楚天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