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内的教育领域,这是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就像课件投影取代了部分黑板板书、电脑打印取代了刻钢板印油墨,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管理学生、优化教学设计。
当然运用人工智能亦有一个“度”。那就是不能迷信人工智能、更不能把一切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托付于人工智能。比如对学生的考勤,尽管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会比教师更为准确,但是学生为什么会迟到、以及是否有厌学情绪,这都是需要老师耐心分析了解,是简单的人工智能不能给出答案的。
有摄像头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确实涉及到个人隐私等法律问题,以及数据的保存和使用等安全问题。就这个问题来看,用于课堂教学的人工智能,就像一把“双刃剑”。
学校在决定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教学之前,应该事先将保护学生隐私、课堂数据尤其是学生影像安全纳入必备事项。不管任何形式的教学创新,核心依旧是以人为本,千万不能为了教学辅助形式上的这点“芝麻”,而忽视了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这个“西瓜”。
此外,摄像头监控下的课堂教学,是否会演变成一场“作秀”?
这或也是因人而异。对教学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老师来说,监控与镜头不应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干扰因素。而对于经验欠缺的教师来说,监控反而有助于提升其“镜头感”,课堂上时时想到有监控这双“眼睛”盯着,倒逼得自己努力去提升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对于进入课堂的人工智能,恐慌显然大可不必;规范和完善机制倒是很有必要。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