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纵目1.0版本的自主泊车系统发布,该系统预计未来两年内量产,主打停车场和简单园区等无人、低速、车流少的场景,可实现室内导航、自动行驶、卸客后自主寻找停车位、泊车自动驾驶、接客等应用。
12月3日,小鹏汽车董事长第一次驾驶京牌小鹏汽车1.0极客版上了北京街头,去到国家会议中心给大家秀了一把自动泊车功能。
自主泊车和自动泊车最近一两年成了业内的热点,但实际上自动泊车的功能并不是今天才有,为什么今天才会热呢?这可能与自动驾驶“发烧”有关,而当大家在喊着无人驾驶的时候,自主泊车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实际上属于无人驾驶的一部分。
而对于无人驾驶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自主泊车是否能够成为一个较容易的切入点,也成了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高工智能汽车》最近采访了一些Tier1的行业人士,了解到自动泊车的功能已经存在了10年,现在大部分配备在高端车上,未来不久将会大规模应用到普通车上,包括20万以下的所谓的中低端车型。
而自主泊车则会发展相应较慢,它需要更复杂的技术以及基础泊车环境的配套,谈大规模应用还为时尚早。
目前,纵目科技的自主泊车系统已进入量产前的验证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量产。
根据纵目科技的开发路径来看,2018年,将实现针对大型商场等地下车库的L4级别的自主泊车1.0;2019年,实现自主泊车2.0,针对园区内的自主泊车,叠加覆盖此前1.0的全部场景;2020年,推出针对简单城市路况的L4自主泊车3.0,并通过高精度地图,场景涉及简单社会化道路。
什么是自动泊车?自主泊车?
自动泊车是什么呢?这是来自于bing词典的解释:自动泊车是指驾驶人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停车地点,只需轻轻启动按钮、坐定、放松,其他一切即可自动完成,不必再来回折腾。
汽车制造商之所以开发能够自动泊车的车型,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
顺列式驻车通常是驾驶员考试中最令人担心的一项,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某些地点碰到这样的事情,大城市的车主可能每天都必须面对这种情况,自动泊车的出现,受到了广大车主的欢迎。且自动泊车技术同样适用于主动避撞系统,并最终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
而自主泊车的标准释义还没有,但基本的概念是,车主可以在停车场入口处下车,车辆可自行进入停车场,寻找停车位,规划路线,停到相应的位置。
与自动泊车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泊车加入了无人驾驶的部分功能,车辆需要在最后一公里内,实现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行驶,期间可能需要避让交汇车辆,跟停车场信息实现互通等等。
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自动泊车系统一般只需超声波雷达+摄像头即可,成本低廉,国外公司已经有成熟的技术、量产的经验,现有的一些高端车中也都有配置。
而自主泊车则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它涉及到了无人驾驶的技术,需要规划路线,避让车辆,以及应付一些复杂的情况,最理想简单的使用场景是,停车场完全封闭,车场内停车位信息跟汽车互通,汽车只需要根据规划好的路线,行驶到相应位置即可,路线中已经规避或者优化了交汇情况等等。
而实现自主泊车的功能,需要车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车场标准化的建设,信息互通。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车场没有提供这些信息,车辆自己可以实现低速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汽车自己在开放的场景中寻找停车位,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然后完成停车。
这需要无人驾驶技术的支持,而从目前无人驾驶发展的情况以及法律法规的颁布情况来看,自主泊车离这一步还远。
在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看来,目前造成用户体验糟糕的原因之一,正是停车问题。而园区、停车场的低速自动驾驶及自动泊车,是可以落地量产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最大的应用前景,就在于共享汽车的高峰地点潮汐调度管理,从而提高每台车的使用次数,使共享汽车更快实现盈亏平衡。
自动泊车其实不贵,也不难
自动泊车这个功能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出现,它属于一个ADAS的功能,发展的过程有半自动和全自动,半自动是只控制方向盘不控制刹车油门,而全自动则全部包含。
技术上要实现自动泊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车身横向的控制,一部分是纵向的控制。通常的自动泊车方案公司以及Tire1,主要做的是汽车的横向控制,通过搭载一套超声波系统,以及摄像头,采集车辆周边数据,然后让ECU计算出停车的路线,将具体的路线以及命令发给主机厂的控制端,由主机厂来下发控制指令,控制汽车调整位置。
纵向的控制涉及刹车和油门,这部分由于包含了车身稳定技术,以及姿态调整等复杂技术,通常是由国际Tier1来供应,业内在这方面的做的不错的有博世。做横向控制的公司,将路线以及操作指令发给控制端,然后由ESP来统一完成具体的执行。
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它会使车身临近失控或者已经失控的时候根据命令执行器工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尽量满足驾驶员的意图。
现在市场上所提的自动泊车功能,基本都是完全的自动泊车,即汽车可以在停车场内,或者马路边上,发现空车位后,驾驶员可以通过下发指令,让车自动完成停车的操作。这个过程中驾驶员可以在车内,也可以在车外。
车内驾驶员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汽车的停车操作,车外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车的停车状态。汽车的停车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车主可以随时介入。
自动泊车解决的车主痛点在哪儿?
实现自动泊车的功能,并不难,软硬件的成本也不高,通常实现自动泊车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是8个超声波雷达,加上ECU处理器,成熟的一些Tier1销售的价格,在千元以内。
如果需要更高级的功能,比如满足更多的停车场景,则需要搭配摄像头,这样价格也会增加。在一些高端车型中,配置的超声波雷达数量将会达到12个,更多的雷达,也就意味着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适应更多的场景。
只搭载超声波雷达的自动泊车系统,泊车的过程是通过超声波不断发出的信号,进行障碍物的判断。因此,使用的场景也有所限制,比如停车位左右都有车辆,后方也有遮挡物,这样超声波可以探测出障碍物,以及车间距,计算并控制汽车的停车操作。
而如果停车位周边没有一些遮挡物,或者说参照物,对于一个完全空旷的场地,自动泊车就需要依靠判断停车位的停车线来判断停车的位置。
《高工智能汽车》采访了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了解到自动泊车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车主停车困难的问题,不论是女车主还是男车主,对于两车相间的停车位停车的过程,都不太乐意操作。
车子需要不断的来回调整姿态,观察前后左右的情况,是一个常发生,但却没有多少价值的操作过程。很多车主都想从这个过程中解脱出来,因此只搭载有超声波雷达的自动泊车方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相对空旷的停车场地,停车困难的问题几乎不存在,车主停车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因此解决泊车困难才是自动泊车功能的真正价值。
现在,自动泊车的功能还都只是在高端车型中,而实际实现自动泊车功能的成本并不高,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热炒,自动泊车的功能将会大规模普及,预计明年将会迎来一个市场集中爆发的高峰。
自动泊车真体验
《高工智能汽车》有幸体验过搭载有自动泊车功能的奔驰级轿车,在这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动泊车的体验。
搭载有完全自动驾驶的奔驰级车辆,在进入停车场后车位附近后,可以通过驾驶员按下车上的一个控制按钮。然后汽车就会进入自动泊车的状态,汽车首先会在车位前行驶,找寻判断相应的车位,扫描到相应车位后,通过按键操作,选定一个预期要停入的车位,之后驾驶员便可以手脚都放开操作,汽车就会进入完全的自动泊车状态。
泊车的过程中,汽车的显示屏上,会显示车身前后的状态,以及划出相应的车道线,车子会自动调整姿态,停在车位上。
通常德系的车要求比较苛刻,因此停车的整个过程,调整姿态的次数较多,一般会在5次左右。经过5次的调整,汽车通常都会停在车位的正中间。其它的一些车辆品牌要求并不高,因此可能只需要3次左右,即可调整到位。
当然具体的姿态调整精确度,可以由自动泊车方案提供商调整。《高工智能汽车》的记者,也就是我,在体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两次紧急制动,车上工程师查验之后发现是误判。
第一次的制动操作比较猛烈,第二次的相对平滑,对于这种误判的情况,车上工程师表示,在通常汽车的停车过程中遇到的会比较少,系统的准确率在95%以上。而剩下的5%左右的情况,汽车一般都会选择避免进行自动泊车的操作。
汽车整个的泊车过程,看起来还是非常的酷炫,驾驶员全程没有参与操作。
自动泊车普及了,那自主泊车呢?
全自动泊车的功能,将不只会停留在高端车上,据业内相关人士透露,明年将会有大量搭载有自动泊车功能的汽车上市,同时也会下沉渗透到到20万以下车型。自动泊车将不再是高端车型的配置。
那么随着全自动泊车的普及,自主泊车,这个现在热炒的功能什么时候也能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呢?
业内人士透露,自主泊车属于无人驾驶的范畴,虽然通过车联网的技术,以及停车场信息的整合,可以在限定理想场景下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自主泊车。
但由于大部分车辆还未联网,以及搭载全套的传感器在成本上还并不可行,全国各个停车场信息整合难度也较大,因此这种方式虽然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并不容易。
而汽车通过自身搭载的传感器,通过自身的无人驾驶,实现完全自主泊车,不依赖停车场以及车联网的技术,免去了中间环节,相对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但由于相关无人驾驶法规的限制,以及无人驾驶的技术不成熟,全套传感器的价格昂贵等等因素,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主泊车,困难重重。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能够普及全自动泊车,将会是一个现实的情况,而自主泊车,大部分公司也还在内部研发和验证阶段,要实现自主泊车的落地,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