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0日,北汽新能源轻享科技联合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在中国蓝谷完成了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在半封闭场景下的应用测试。2018年4月底北京车展期间,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与北汽新能源轻享科技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实现了国内首个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应用落地,此次半封闭场景的测试实现了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再升级。
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各大共享出行运营商纷纷开始在无人驾驶领域布局,Uber、Lyft等都已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无人驾驶技术领先者Waymo也公布了关于共享出行方面的发展计划,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了共享出行领域的一个全新制高点。此次进行测试的轻享科技共享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具备了商业化落地的条件,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有什么亮点呢?
半封闭场景无人驾驶
与2018年4月底进行的测试所不同的是,此次的测试场景选择了一处公共停车场及停车场周边道路。车辆要完成手机呼叫、无人驾驶寻找乘客并接送乘客到指定地点,之后再自动进入停车场完成停车。
在实际体验中,用户通过轻享出行APP预定车辆,仅需几分钟车辆就自动行驶到用户身边,车辆运行过程中,在无人驾驶模式下自主完成直行加速、车道保持、自动转向、人行横道减速、警示区减速、限速区减速、停止区停车等一系列操作,抵达目的地后用户在手机上点选“结束用车”,车辆自动返回停车位。
一旦车辆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检测,如故障无法远程排除便会派出工作人员到达车辆所在位置进行现场解决。同时后台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实时需求对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以保障用户的用车体验及车辆的利用率。
不过在停车时的刹车处理上,无人驾驶系统还是显得比真实驾驶员生硬了一些,当正式商业化的时候应该会对相关的设置进行调整。
Waymo与Uber等公司均将自动驾驶技术的目标直接设定为了L5级完全自动驾驶,尽管这会极大丰富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场景,但是这也会直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难度。选择特定场景自动驾驶将大幅降低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难度,同时也可以降低自动驾驶系统的软硬件成本,这一点加速了轻享科技的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商业化落地的速度。
成本已进入千元区间
除去安全性与法律法规之外,成本已经是困扰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一大难题,动辄数万美元一台的激光雷达让无数厂家对自动驾驶技术望而却步。据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介绍,此次进行测试的无人驾驶系统成本已经可以用千元作为单位。尽管无法透露具体的成本金额,但是这已经是一个可被接受的量产成本。
定位方面,车辆支持GPS与北斗导航双定位,在地下停车场等无卫星信号的地方车辆会使用惯性定位进行定位。
虽然超声波雷达在高速及远距离探测上精度较差,但是超声波雷达在近距离及低速的探测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近距离和低速正是特定场景下的共享出行所经常面对的情况,这使得低成本的超声波雷达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在进行道路体验时远光君还注意到了路边一个带有太阳能面板的特殊装置,该装置对于轻享科技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功能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介绍称这种类似于路灯的装置可以辅助车辆进行定位,远光君猜测这个装置还可以起到路径点的作用,也就是说可以为无人驾驶车辆设定好行进路线,正是这个装置的存在可以省去大量搭载在车辆上的传感器。
从卖服务到卖技术
作为共享出行运营商,轻享科技在第一阶段通过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盈利,而随着特定场景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轻享科技在下一阶段具备了通过打包出售无人驾驶技术盈利的能力。
轻享科技所打造的并不仅仅只是一辆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共享汽车,而是可以提供从园区设备改造到无人驾驶共享汽车运营及后台管理的完整商业闭环。这使得未来轻享科技可以将整套技术方案打包出售给封闭园区或是主题乐园等商业伙伴。如果说初期运营共享出行服务还停留在B2C阶段,那么打包技术方案将让轻享科技具备B2B的可能。
纵观整个出行行业,像轻享科技一样具备主机厂品牌背书的公司可谓是凤毛麟角。由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对于一般不具备汽车制造经验的公司而言,很难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在共享汽车上的商业化落地。得益于北汽的汽车制造经验,轻享科技在技术的落地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向行业内的其他公司输出技术提供支持也成为了轻享科技未来的一种可能,而未来的共享出行行业将会因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入出现颠覆性的改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