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南大学旷桂超/陈立宝AFM: 超强 SEI 助力锂金属软包电池:高模量、高能量密度的完美结合

文章总结

研究背景与目的

锂金属电池面临的问题:基于石墨阳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逼近极限,锂金属虽为理想阳极材料,但锂金属电池(LMBs)存在锂枝晶生长、体积膨胀、短路等问题,根源在于锂阳极原生 SEI 机械性能不佳。

人工 SEI 的发展现状:无机和有机人工 SEI 各有优劣,无机 / 有机复合 SEI 虽具优势,但存在团聚问题。双层 SEI 有潜在优势,然而现有部分双层 SEI 的无机内层杨氏模量不足,难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开发高性能双层 SEI 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制备新型双层 SEI,解决 LMBs 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升电池性能。

实验方法

材料制备: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含氟反应性共聚物(P - FEM),以氟、羟基和羧酸对位取代苯乙烯与二(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EM)为单体,经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同时制备模型共聚物(P - CAEM 和 P - HEM)作为对比。将 P - FEM 溶解在 N,N -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涂覆在锂金属表面,反应形成 P - FEM@Li,即无机 / 有机复合双层 SEI 层。

研究结果

SEI 的结构与性能:P - FEM 诱导的 SEI 厚度为 484 nm,具有超过 75 GPa 的超大杨氏模量,由富含 LiF 的无机内层和聚合物外层组成。P - FEM@Li 对称电池界面阻抗低,锂电镀起始过电位低,在 1 mA cm⁻² 和 1 mAh cm⁻² 条件下可稳定循环超 4400 h,优于对比共聚物诱导的 SEI 和裸锂对称电池。Li||P - FEM@Cu 电池 100 次循环后平均库仑效率达 99.78%。

全电池性能提升:P - FEM@Li||LFP 全电池在 1 C 倍率下,初始放电容量略高于 Bare Li||LFP,6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87.2%,而 Bare Li||LFP 在 18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仅为 51.9 mAh g⁻¹。P - FEM@Li||LFP 速率性能也更好。Li||NCM811 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 428 Wh kg⁻¹,在 0.2 C 充电和 0.5 C 放电条件下,175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73%,平均库仑效率高达 99.80%,优于 Bare Li||NCM811 软包电池。

研究结论:制备的活性聚合物 P - FEM 作为锂阳极前体人工 SEI,与锂金属反应生成具有超大杨氏模量的无机 / 有机双层 SEI。富含 LiF 的无机内层提供高锂离子传输能力,有机聚合物外层调节锂阳极体积变化,确保锂的均匀电镀,从而保证了 LMB 的高库仑效率和长循环寿命。Li||NCM811 软包电池展现出优异性能,为开发实用的高能量密度 LMBs 人工 SEI 开辟了新途径。

图文简介

(a)为复合杂化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在锂电镀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示意图,(b)为复合无机 / 有机双层 SEI 在锂电镀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示意图。(c)为所设计共聚物的分子结构。(d)为 P - FEM@Li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e)为 P - FEM@Li 的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 - SEM)横截面图像。(f)为 P - FEM@Li 经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 - SIMS)溅射区域内 Li₂F⁺ 和 C₃H₇O⁺ 的三维视图。

(a, c)为循环前 P - FEM@Li 和裸锂(Bare Li)的 F 1s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 d)为在 1 mA/cm² - 1 mAh/cm² 条件下循环 100 次后 P - FEM@Li 和裸锂的 F 1s XPS 谱图。(e)为在镀 2 mAh/cm² 锂后 P - FEM@Li 表面的力位移曲线,(f)为相同条件下裸锂表面的力位移曲线。(g)为镀 2 mAh/cm² 锂后 P - FEM@Li 的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 - SEM)横截面图像,(h)为裸锂在相同条件下的 FIB - SEM 横截面图像。(i)为 P - FEM@Li 和裸锂在不同阶段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i1, i5)是镀 0.5 mAh/cm² 锂后,(i2, i6)是镀 2 mAh/cm² 锂后,(i3, i7)是在镀 2 mAh/cm² 锂后再进行剥离的图像;(i4)为镀 2 mAh/cm² 锂后 P - FEM@Li 的 SEM 横截面图像,(i8)为裸锂在相同条件下的 SEM 横截面图像。图 2e - i 中的电流密度均为 0.2 mA/cm²。

a)展示的是锂 || 磷酸铁锂(Li||LFP)全电池在 1C 电流密度下的长期循环稳定性测试;b)呈现了 P - FEM@Li||LFP 和裸锂 ||LFP(Bare Li||LFP)从 0.1C 到 4C 的倍率性能;c)为锂 || 镍钴锰酸锂(Li||NCM811)软包电池在 0.2C 充电和 0.5C 放电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其中插图是该软包电池的数码照片;d)给出了不同循环次数下 P - FEM@Li||NCM811 软包电池的容量 - 电压曲线;e)则是已发表文献及本研究中高能量密度(基准超过 300 瓦时 / 千克)锂金属软包电池的前沿性能对比。

论文信息

通讯作者:Gui-Chao Kuang, Libao Chen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8D3PEhXVVW7TxEEQyeZape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