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BIM到底能带来哪些应用,实际指导施工的作用有多大;目前来说,还没有可量化衡量的指标。就拿施工单位来说,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应用的阶段。
首先,我们从BIM的标准定义来讲: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BIM技术是一种数据化工具,通过建筑模型整合项目的各类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概念
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BIM不像造价软件一样,能够直接解决工程预算;BIM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项目管理的新思路,比如设计阶段,通过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把设计问题前置解决;最后既要业主的设计意图,又满足施工工艺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变更,使设计、建造、运维数据透明化。这里难免会触犯目前即得利益者,使得这个过程复杂化,推行的阻力要更大一些。
BIM 肩负的任务就是在于解决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结构化组织管理和信息官宦共享,使得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得到合适的信息,这个信息要求准确、及时、够用。
虽然前面说到推行的阻力很大,可是我们依然坚信BIM一定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一场全新的管理变革,做好BIM的落地应用,利用BIM技术真正解决项目管理的难点、痛点、关键点。
施工阶段的BIM要联系实际施工工艺,结合实际工程优化模型,切记生搬硬套,把BIM目标定的太高。
了解BIM的人都知道,BIM不能仅附着于表面,而是应该扎根在工程的“神经”上。这个比喻充分说明,想要将BIM做出点名堂,没有思路、技术和经验是很困难的。
将BIM融入施工建设,BIM系统必须具有这三个关键词。
轻量化管理
轻量化的目的在于减少硬件配置,从而使BIM更易落实到位。具体做法应体现在BIM软件应用方面,通过岗位级的BIM工具,获得初始模型和数据信息,再将模型集成到项目级BIM平台上,通过虚拟建造和现场可视化管控结合,实现精细化管理,最终再对所有项目进行整体把控,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绿色施工协作
BIM技术在施工环节的应用,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增加材料重复使用率,减少产生建筑垃圾,不仅节约材料,还能精确控制材料周转。如将BIM技术应用到高支模工程,防腐垫板和方钢可重复使用,通过模板工程设计软件自动导出分层分段的模板、方木、钢管等周转材料的工程量,进一步提高现场材料规划化管理,可做到限额领料。
实用性
利用BIM进行变更管理,实现变更后技术方案对比和经济最优比选等工作。建模后,可通过Navisworks等三维浏览工具,发现结构中不合理性构架,形成报告并及时反馈项目技术人员,以便及时进行合理性更改。
利用BIM 5D可实现存储于共享平台,让各级人员根据权限调用资料,有利于项目的透明化施工。同时,施工进度过程可以实时记录, 做到事事留痕,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BIM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可知,BIM在全面提升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水平任务中要和装配式建筑协同作用,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全过程应用。
而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任务中要和大数据合作,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城市发展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精细治理和精准服务中的辅助作用,以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示范为引导,全面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化发展。开展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建筑全生命期信息化,积极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向城市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拓展应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