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概述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增长需要部署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相结合的能源存储技术。凭借这些优点,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有可能成为首选系统,因为其可以存储有机氧化还原活性分子的能量。
基于此,2024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国家杰青)/张长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李胜海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题为《Air-stable naphthalene derivative-based electrolytes for sustainable aqueous flow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
此项研究表明,萘衍生物作为有机氧化还原活性分子,在液流电池的空气环境中,表现出高溶解度(约1.5M)和稳定的氧化还原活性框架,并且在40天(50 Ah I-1)内没有明显的容量衰减。在文中,作者报告了一种即使在连续的气流下也能平稳运行的电池,且约22天(超过 600 次循环)没有明显的容量衰减。
一系列光谱分析和理论计算表明,二甲胺框架提高了水溶性并保护了活性中心,保证了充放电过程中的分子稳定性。公斤级分子合成的成功,实现了中试规模的堆栈扩展,并且在超过270次循环(约 27天)中具有显著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及其在露天条件下的稳定性,证明了当前分子系统在电网规模储能中的实用价值。
图文解读
图1:萘衍生物的化学和电化学反应及电池性能
图2:电化学循环过程中TANQ的原位核磁共振(NMR)
图3:TANQ在运行过程中的LC-MS和EPR光谱
文献信息
Zhao, Z., Li, T., Zhang, C. et al. Air-stable naphthalene derivative-based electrolytes for sustainable aqueous flow batteries. Nat Sustai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4-01415-6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