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了解区块链之后或多或少会了解一点什么是Token,但是区块链就是区块链为什么要增加Token这样一个环节呢?更有人说无Token不交易。今天本夫人就给大家捋一捋在区块链里最重要却又最迷糊的Token。
token的概念很广泛,在计算机领域中,无论是基础的网络架构还是服务系统的身份验证等,都有涉及到token的概念,然而在这里我想阐述的是在区块链世界中的token是什么。
相信对区块链有些了解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听过或者看过关于token的描述,过去的两年里,被炒的轰轰烈烈的,通过I-C-O方式去募集的那些个玩意儿,都是指的一种token,有人翻译为数字代币,有人称之为是通证,不管怎么说,总之就是被不少人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说被认为是一种有价格的东西。
说到这,很多朋友可能会有些迷茫,总觉的这个什么token的概念太虚了,真个是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其实不然,我们来举些例子吧,咱老百姓说话得接点地气。
1)大家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买完一般都会要求收取一张发票,这张发票是商家开具的,证明商品的销售来源和价格的,这张发票就可以算是一种token;
2)古代的时候,有些钱庄银号,为了让客户方便在各地的分号兑换银两,会给客户开具带有兑换效力的银票,这个以银票也是一种token;
3)国家给每位公民都办理了身份证,这个身份证也是一种token;
4)某个村子,全村人都姓王,家家户户的人口信息都会登记到一个册子上,这个册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印发,每户一本,这个册子也是一种token;
5)工厂里工人干活,每个人分配的工时会记录在本子上,到了月底就会汇总,换算成酬劳,这个记在本子上的工时也是一种token。
好了,让我们停一下,大家发现没有,这里被称之为是token的东西都有哪些共同点呢?
在考虑共同点的时候,我们来看下这些token有什么用。如果没有没有这些个发票、银票或者工时记录什么的会怎么样?那就会在需要兑换某种权益的时候没有对应的证明。是不是?
没有发票的话,如果要去店里退换货或者返修,人家可能就不认了;没有银票,那些个银号能给你兑钱么;没有工时记录,到了月底拿什么给你结算?
是的,我们发现这些个东西都承载了某种权益,当然了,这些权益都是有归属的,谁拥有这些个token的所有权,谁就拥有这些token所代表的权益。
/ Token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有哪些作用? /
Token是区块链上流通的带有价值的权益凭证,Token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它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首先,Token是基于区块链的,区块链保证了它的真实性、唯一性、不可篡改,保证它的公众信用;因为如果一个Token是可以被随意复制的,那它就没有价值了,它就不能作为价值的凭证。
目前区块链主流的共识机制有三种:
PoW工作量证明。即解码挖矿,大家分币,比拼的是算力,这也是保证比特币系统一直安全的共识机制;
PoS权益证明。基于币龄机制,解决工作量证明的能源浪费问题。相当于把维护系统稳定的责任交给了大股东;
DPoS授权股权证明。通过投票机制将所有用户的权利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交由这些受托人负责维护货币系统运行,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董事会决策。
但不论哪种共识机制,你仔细去看背后都离不开Token。也就是为了鼓励各节点共同参与进来,维护区块链系统的安全运行,都需要一个权益机制,作为参与者的酬劳和激励。也就是通过经济平衡的手段,来防止对总账本内容进行篡改。Token成为了发行激励的一种必然机制。
所以总结来说,ICO确实有泡沫,但Token很可能是区块链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归根结底,达成共识是需要代价的!一个没有Token的区块链应用是不完整的,就真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使用的场景将大大受限。
/ Token与流通速度的关系 /
流通速度=总交易量/平均网络价值
即
平均网络价值=总交易量/流通速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资产只有在相应的速度下流通,才能达到其内在价值——币市流通速度越快,数字货币的平均网络价值会越少。
流通速度可以在任意一段时间跨度下被衡量,但通常会以年为期。总交易量比较难测算,因为除了交易平台上的交易量外,还得计入场外交易量以及平台消耗的量。
我们可以这么说,若在一个完整年度期间,没有任何人买入或卖出某个资产,那么这个资产的流通速度就是0。当某个资产缺乏流动性时,往往会以低于内在价值的折扣价在市场上交易。资产需要有流通速度才能够达到其内在价值,成交价与内在价值的差异被称为“流动性溢价”。
对于我们在前段中举的例子:一个没有人愿意持有的、具有财产权属性的支付类token,其流通速度会与交易量呈线性关系。依据上述的公式,虽然总交易量不断上升,但由于流通速度是跟着线性成长的,所以平均网络价值并没有提升。几乎所有的使用权token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
降低流通速度
以下有几种方式可以降低一个资产的流通速度:
1.引入分红或是回购与销毁的机制。举例来说,Augur网络会根据每个REP token持有人的工作量,给予REP作为奖励。REP token性质有点类似出租车许可证,你得付钱才能取得为特定网络工作的资格。更具体地说,Augur作为预测市场平台,REP持有人参与的工作是向网络汇报预测活动结果,以利于预测市场做出判定。
分红机制可有效降低token的流通速度,因为随着资产市场价格下跌,其收益率会相对上升。当收益率快速上升时,市场参与者会涌入、买入并持有token,进一步导致价格上升,流通速度下降。再者,现金流的产生让token能更容易地被估价,像是我们在传统股权评价模型时使用的现金流折现法(DCF)。
2.在协议中建立权益功能,并锁定相应资产。包括达成网络层共识的POS机制(持有token量及天数越多越有话语权)。当然驱使一个人愿意持有平台的利益份额的,还有许多其他更具说服力的理由,而不仅仅是为了达成节点间的共识。
3.“销毁与铸造”平衡机制。市面上很多协议都已经引入了销毁机制(但没有铸币机制),比如FunFair。对于那种表明自身是通缩的加密货币,所以可以为token价格带来上升空间,对于这种自我宣扬的项目都需要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
长期来看,通缩的特性会使持有者形成一种很奇怪的诱因,由于过度投机,造成不必要的波动。销毁与铸造的平衡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4.用游戏化机制来鼓励持有。再来举贩售门票的例子,由于热门演唱会的门票非常抢手,票务公司可以根据消费者持有token的数量和天数来确定消费者购票的优先级。只要有足够多的票务公司认同并采用这个机制,token流通速度便会下降。
另外一个例子是,YouNow视频网站也推出了具有财产权性质的App内加密token:
PROPS,该加密token允许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给视频内容生产者打赏。YouNow也提供了一个“发现”标签。
平台会根据内容生产者持币的数量来为生产内容排名,因而创造了有趣的动态博弈。由于内容生产者的收益来源是PROS,但如果PROS是创作者唯一的收入来源,创作者势必要把PROS兑换成法币,才能应对生活开支。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要持有更多PROS以获得更高的排名,增加自己内容的曝光度,才能收获更多小费。
5.成为价值的储藏者。这是token迄今为止最难达成的目标,因为价值储藏的属性无法靠设立一个特定的机制去触发,其中涉及更多的是技术可行性和市场接受度的问题。如果人们倾向于相信某个token具有储藏价值,那么他们就会愿意持有这些token,而不会迅速兑换成其他东西。人们持有资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预期这个资产未来会升值。
理论上,期望升值的心态会抑制流通速度,进一步提升资产的市场价值,比特币就是这样的存在。
另一个让人愿意持有一项资产的因素是价格的稳定性,所以市面上有非常多“稳定代币”横空出世,像是Maker和Basecoin都在试图创造一个在公开市场中无须信任且价格稳定的资产。成为一个价值储藏者是极为困难的。现在以储藏价值作为目标的项目也屈指可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