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中国人在科学方面,恢复了自信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华灯初上,北京街头行人渐少,只有偶尔驶过的出租车在幽静的夜色中划过一缕灯火。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进清华大学校园,最终停在了校园深处的一座白色别墅前。车门打开,一位身穿白衬衫的老人缓缓走下车来,面带微笑向身后的工作人员招手示意。

这位老人身材略显佝偻,但神态谦和、目光璀璨,显然是位学者型的长者。他就是百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当今物理学界最杰出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今天是2022年9月28日,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为了庆祝这位科学巨匠的生日,清华大学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座谈会。虽无鞭炮声响彻云霄,但杨老的亲朋好友、师生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这位杰出科学家的成就和喜悦。

回溯百年前,一个富贵人家是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出身寒微的农家子弟,将来会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大师。

1922年9月28日,杨振宁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杨渐曾是个放荡不羁的知识分子,满腹经纶却穷困潦倒,母亲沈氏是位落魄的旧式家庭主妇。苦难的童年塑造了杨振宁勤俭朴素、崇尚自由的性格特征。

后来,杨振宁如愿以偿考入上海著名的法国人办的育才中学。在这所教会学校里,他不但学习到扎实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奠定了今后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祖国大地,翻腾烽火,一代换过一代,走过了不平凡的旅程。杨振宁求学的那个年代,民族危机重重,社会动荡不安,爱国青年们都在为祖国的科学振兴而奋斗。1944年,杨振宁以优异成绩获得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不过当时国内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青年学子们无法在国内获得深造机会。

虽然家境贫寒,但杨振宁决心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人才,于是他怀揣梦想和期望,踏上了前往美国深造的道路。

初到异国他乡,杨振宁备受歧视和冷遇。作为一名华裔学生,不但无法在校内租房,就连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都困难重重。

尽管生活艰难,但杨振宁从未放弃过学习的机会。靠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很快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博士毕业后,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此时,20世纪50年代的物理学界正在经历新老理论的交替与碰撞。

凭借这一卓越的科研成就,1957年,年仅35岁的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当时中国大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从此,这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摆脱了穷酸生涯,步入了学术界的最高殿堂。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奋勇前行,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取得诺贝尔奖的巨大荣誉后,杨振宁本可高高在上,与世无争。但出于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他仍不忘初心,矢志要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64年,为了能更好地在美国工作,杨先生不得不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公民行列。这一决定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和指责,就连亲生父亲也为此伤心落泪。

1971年,当杨先生获悉中国已不在美国的禁止出访名单上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访问,成为中美关系破冰后首位访华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从此,他开启了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道路。

杨振宁先生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为国内培养和引进人才。他帮助多位遭受冲击和迫害的科学家如邓稼先等恢复了名誉地位;在清华大学建立起凝聚态物理学系,引进了不少国内外顶尖人才;他还为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争取到了大量经费支持。

今天,已经是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青年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环境,满怀热忱地追求科学真理,把祖国的科技事业推向更高的巅峰。

只有这样,这一百年树人、报国的殷殷嘱托,方能不负杨老等前辈们的期望,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汇入中华民族的壮丽画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Woo7Ja67x5gfDk632OYFh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