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以发问卷的形式做了一个“关于传统表情符号含义的调查“
那今天,我们根据回收的数据,整理了微信聊天中最常使用的几种表情。
Ⅰ
含义较丰富、歧义较大的几类
1、
在2017年1月23日,腾讯公司发布了《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数据》,统计数据显示,8.77亿QQ用户在2016年全年,聊天表情发送量近3187亿次。而这其中,“微笑”表情名列第二,被使用了150亿次以上。而这意味深长的“谜之微笑”,也逐渐被时代赋予丰富的含义。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微笑含义)
调查显示,微笑除了保持最初的“单纯友好的善意微笑”含义之外,在年轻群体中表示“不想继续对话、无奈、自嘲”含义的占比高达66.41%,也有12%的人取其“高冷、官方、城府”之意。
2、
“再见”与“微笑”表情的脸部绘图基本一致,只是在旁边加了一只挥别的手。所以,“再见”含义与“微笑”基本相近。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再见含义)
我们看出,取其“友好的再见”之本意的人仅有15.67%,同比例的调查者认为“再见”表情所传递的含义一言难尽,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苦涩。除此之外,近七成的人都认为“再见”表情传达的是一种消极含义,如无奈、无语、自嘲等等。
3、
笑cry,是emoji系列表情之一(emoji是日语的外来词,定义为“一个小数字图像或在电子通信中用来表达思想或感情的图标”)。
2015年,《牛津词典》首次选出了一个表情符号作为年度词汇,它便是“喜极而泣的笑脸”,同时也是2015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符号。它在英国的使用率占所有表情符号的20%,在美国占17%。在2016年12月,“笑cry”表情入选2016年度表情,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10个表情之一。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笑cry含义)
调查中我们看出,在当今的社交网络中,认为“笑cry”表情仍是“喜极而泣”之意的人不足1/3,超过半数的人把“笑cry”理解成“窘迫状态下的自嘲和不好意思”,更有13.43%的人认为“笑cry”时常用于生气状态,颇有“皮笑肉不笑”之意味。
4、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憨笑含义)
“憨笑”的本意无可非议,表示憨厚、诚恳,约80%的人均在网络社交中使用其本意。
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也有20%的人对其赋予别样的含义,常用“憨笑”于生气状态下,类似于我们上文总结的“笑cry”——皮笑肉不笑之意,颇具嘲讽意味。
5、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害羞含义)
“害羞”表情,多用于受到他人的表扬、夸赞之后,表示喜悦与羞涩,使用人数约占六成。
而在“接受他人夸奖”之外,有23.13%的人常用害羞表示自夸,这里的“自夸”并非狂妄自大的贬义,而是表情符号低眉及两颊潮红所透露出的委婉、自信之意。
除了普遍的“夸奖”之意,“害羞”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表达——11.19%的人在心安理得的求助别人时常用“害羞”,被求助者见到这个表情往往不会有反感之心,颇有“伸手不打笑脸人”的意味。
Ⅱ
含义较单一、歧义较小的几类
1、
据统计,8.77亿QQ用户在2016年全年,聊天表情发送量近3187亿次。在这3187亿次表情发送中,“呲牙”表情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发送量达303亿次。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呲牙含义)
调查显示,“呲牙”表情总体给人的印象较为友好,歧义较小,近1/3的人常用它表示非常开心的心情,另23.88%的人在接受夸赞表扬时会用“呲牙”来表示谦虚友好,也有1/3以上的人使用“呲牙”来相对友好的结束一段对话,避免生硬。
2、
同样含义较为一致的还有“撇嘴”表情。整体表达低落、不满的感觉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撇嘴含义)
调查中,近一半的人用“撇嘴”来表示委屈、难过的情绪,同时也有少部分人在知道对方不顺的遭遇时会用“撇嘴”以表同情。在其本意之外,也有17.16%的人会用“撇嘴”表示对人和事的厌恶及不满,这便是其引申义。
3、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抠鼻含义)
“抠鼻”属于动作性较强的表情,约1/3的人多用此表示“不屑一顾”,41.04%的人在听到某些消息与自己想法相悖时,会用“抠鼻”表示轻度质疑,8.21%的人视其为一种缓冲的方式,留出“再考虑考虑”的余地。
4、
“震惊”表情在去年的全民使用中频率高居第四,总发送量达到100亿次以上。
(请选出你最常用的那一项震惊含义)
调查显示,大眼睛的“震惊”表情传达的信息较为单一,97%的人都将其理解为“震惊、呆滞、迷茫”的含义,情绪较为茫然和无辜,歧义较小。
Ⅲ
原因分析
问卷的最后一项,我们向参与者提出了“你觉得为什么表情符号含义会出现异化”的问题,收到的回答各式各样,但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01
时代原因
当今社会,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交流、阅读习惯的变化,社交网络对可视化、快速化、简洁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最早有网络的时候,传文字都要等半天,传图片更难。随着网络速度加快,容量加大,图片在网络世界中的作用大为提高。
人们说,网络带人们进入“读图时代”。
综观当代,以简单图形代表文字的例子有很多,例如交通标志、体育比赛、机场提示、厕所标识等。除了方便语言不通者,还可以简化文字表达,让人一目了然。
将其类比到网络之后,社交媒体的兴起催生了一种流行的图像文化,即表情符号。社交媒体内容短小,文字有限。为了方便用户,开发者设计了常用表情,开心、沮丧、大笑、鄙视……,表情符号可以很方便地代替文字。
与公共场所的图形标识相比,社交媒体的表情符号在标准化方面与之一致,都是统一规范。但在使用上则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情符号的特点在于并不是官方统一对大众,而是个人对大众,或个人对个人。
02
表情符号本身
大数据显示,系列表示“笑”的表情使用频率最高,那么这部分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传统表情符号里,不同的“笑”是如何制作和表达的。 (via 知乎——为什么微信微笑的表情一点也不友好?)
首先是争议最大的“”表情,使用之初,它的定位是“善良友好的微笑”,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变得愈发复杂?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真笑,调动的肌肉是完全一样的,仅仅是程度有区别。
这是面部肌肉的构成:
颧大肌,位于侧脸,主要作用是拉升嘴角;
眼轮匝肌,位于眼周,主要作用是闭眼,有时候人会眼皮跳,就是这块肌肉在颤动;
口轮匝肌,围绕嘴部,能使双唇紧闭。
如果你发自内心在笑,嘴角会翘起来,苹果肌会隆起来,卧蚕会凸起,同时它下面会形成沟纹;而如果是假笑,卧蚕基本没有变化。
发自内心的笑容中,眼轮匝肌和颧大肌的收缩程度是相匹配的。当一个人开怀大笑的时候,伴随着颧大肌的提升和眼匝轮肌的收缩,人的眼睛会接近闭合,瞳孔变小,鱼尾纹加深。
在很多大笑的表情中,这一点也得到了体现:
*从左至右分别为「憨笑」、「呲牙」、「可爱」、「偷笑」。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眼睛部分眯成上翘的弧型——眼轮匝肌收缩 + 颧大肌的挤压,嘴巴弯成一道月牙——颧大肌的牵动。
而在微笑中,这两块肌肉的活动减弱了。
微信表情中的「」讲究的是笑不露齿。颧大肌的牵动使得嘴巴弯成一道月牙。而口轮匝肌的收缩导致双唇抿紧,而这一般被认为是对笑意的抑制。而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上半脸时,情况就大为改观:
前面讲到,眼轮匝肌收缩是笑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这个表情中,眼轮匝肌没有任何收缩的迹象。因此我们会感受到这个笑容很假。然而这不是唯一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组微信表情:
*从左至右分别为「微笑」、「难过」和「再见」。
相信大家都从这几个表情中读出了负面的情绪,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视线向下转移。视线的向下转移,可以大体总结为一个心态——承受。
这种视线变化通常映射出比较负面的心态,比如愧疚、不同意(但对局面表示无奈,没有改变的能力)、生气(但是隐忍着暂不发作)、羞涩(害怕看到对方的反馈)等。
总而言之,微信表情中「微笑」的下半部属于抑制后的正常笑容,符合微笑的嘴部表情;但上半部眼轮匝肌无收缩,伴随着视线向下转移,表明这个笑容不仅是假笑,而且映射出负面的心态。也难怪这个表情会给人一种满满的嘲讽气息和寒意逼人的高冷感觉了。
03
个人原因
虽然社交媒体提供的官方表情符号很多,但在个性化的趋势下,人们总觉得不过瘾。虽然人类喜怒哀乐的表情样式似乎并不很多,但表情的背后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心情。
于是,人们开始对同一表情符号的细枝末节作出不同解读,甚至自己制作各种代表特殊心情的简单图形,配以简单文字,将读图时代与文字时代结合在一起,将心情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因此个性化、娱乐化,便也成为网络上大为流行的表情包现象。
你猜下期是什么?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