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上“裸奔”之羞
文|周明华
近两天,有关个人信息在一些平台上一直“裸奔”着
这个不雅也不安全的话题大热
【01】
稍前,某互联网大佬在一公开场合表示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
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
这句话说得有点狠,近似于是一种戏言和斥责,黑字印于白纸
而且还来源于新京报,看来这新闻假不了
接着日历翻到3月28日这天,《人民日报》海外版说:
日前,某互联网社会研究中心与某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
报告称,2017年下半年,安卓系统手机应用中,有98.5%都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
这更狠,看来都“裸奔”了
另一项数据显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0%以上是违法分子靠掌握公民详细信息进行的精准诈骗
令人后背渗汗的数字,明话禁不住哆嗦了一下
因为就在月前,俺的在某行办的信用卡就被一个“外国”的家伙盗刷了
之所以在外国的身上打个引号
是因为虽然盗刷消费地在美国,但干这种鸡贼狗盗之事的人,很大可能就藏在国内的某个小区里
【02】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而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其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02亿
这么手机用户,这么令人忧惧的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
不用说,在这个不可一世的网络时代
个人信息真地感到灰常灰常的不安全
乐颠了互联网大佬,苦逼了“赤身裸体”的手机用户
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网络危机与风险这么大
明话认为,除了一些网络平台道德失范外
更在于个人信息保护长期存在短板,没有为网络缝制一件法律“防护服”
要知道,维护网民的隐私权和安全权,是网络平台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现实语境下,网民的这两个基本权益,尚未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要找例子,随手就是一大把
比如,手机软件、免费无线网络、搜索引擎、电商平台……
凡此种种,都是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网民衣冠的抓手
文头所称的那个大佬的这句 “中国人多数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虽然确是够 “坦率”而“真诚”的,也在网上炸了锅
但你不得不说,只要你用户能获得便利,你就会舍得用隐私来交换
别怪人家嘴臭且神态欣欣然,但你在这些互联网大佬心中就是这么“贱”
但不得不说,这是明显的“被代表”和“被愿意”了
【03】
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用隐私换取便利
比如拿用“位置信息”换来更精准的外卖、打车等服务
不过,让别个“裸着”求服务,实属无奈
因为至今还没有其他不必“裸着”求服务的平台出现
比如用“搜索偏好”换来更精准的内容推送,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信息
而环视周遭,还有更多不必“裸着”搜寻信息的平台吗?
或者说,还有比这更在乎用户隐私保护,不利用用户的“内急”而舔着嘴唇数钞票的互联网大佬吗
或许有,但少得可怜!
俺们隐私的抛出,从来都不是心甘情愿,从来都是提心掉胆
这是在很难拥有保护隐私、获得便利的两全选择之下,不得己而为之
一些人得到便宜还卖乖,数得钞票还装神
一些互联网平台,用户如果不让它获取位置信息,它就不会提供服务
即便是下载安装一款地图APP,纯粹为看个地图
若你不许它读取通话、短信、相册、多媒体、存储等信息的话
手机那一头的“服务生”就不甩你了,不给拉倒,反正有人给
于是,在丝毫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要解决你眼下的问题,只能拱手让出稳私
显然,在社会保证隐私不被泄露的体制机制之缺的情形下,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与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并非同一个概念
这个互联网大佬,真心像是喝了点革命小酒后满嘴跑起火车来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拯救这些双手发颤手握隐私迟迟不敢点键的苦命人儿呢
有前后两道防线必须建设得固若金汤:
一要倾力构建第一道防线,那就是具备高度信息安全意识和有效的安全措施
二曰用法律坚决及时有力地打击信息领域犯罪,维护用户利益
无疑,这是最后一道防线
寻此路径,网络平台首先要提高技术手段,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最大限度地堵住人为漏洞
而堵住技术本身的漏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这就要求,网络平台要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完善系统安全设备的性能,强化应用数据的存取和审计功能,确保系统中的用户个人信息,得到更加稳妥的安全技术防护
总之一句话,就俺一个外行的写字者,随口都能说出几句更贴心的话儿
作为一个互联网大佬,“用隐私换便利”这样的气胀鼓鼓或者说傲骄满肚的话,尽量不说,至少该少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