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人机结合成为学校的常态后,学校要根据新常态重新设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经费分配和物资使用。由机器辅助人进行工作,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把工作重点放在机器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作和价值引领等方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校长的治校思维对于其行动策略有决定性影响,而校长所采取的行动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组织不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应开时代先声,引领时代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校长的治校思维也应与时俱进。
人机结合将成学校常态
在当前学校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已经有一卡通门禁、OA系统、自主排课和选课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成绩分析系统、无纸化阅卷系统、试题库和教学评价系统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引入学校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效率。
2017年《地平线报告》认为,六项重要的技术进展——创客空间、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将在未来五年对基础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也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在自动出题和作业批阅、学习障碍诊断与反馈、体质与心理监测、综合素质测评、个性化教学、教研活动和教育决策仿真等方面对学校教学和管理产生影响。
就像人工智能棋手、医生、律师和会计一样,人工智能教师也能进行学习,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的人工智能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以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还可以进行作业批阅。人工智能教师至少可以在知识学习方面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处理批阅作业等一些日常事务。
英国语言学家雷·克里弗德说,“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不懂得应用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教师配合自己工作,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一定比不上那些懂得应用人工智能的教师。
当人机结合成为学校的常态之后,学校就要根据新常态重新设计学校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经费分配和物资使用。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尽量使用技术,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学校使用合适的技术可以节省许多开支,提高运营效率。由机器辅助人进行工作,可以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学校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机器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作和价值引领等方面。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今天的学生要面对未来的生活,因此学校教育的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预见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社会性、创新、审美和价值引领等精神活动会越来越重要。
技术越进步,必须更加重视对人的价值引领。学校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创造有凝聚力的文化,提倡人文关怀,学习沟通和交流的技术方法,增强人的社会性。社会是由人来主导的,而人由精神和价值来控制。因此,进行价值观和社会性教育就是保证人的主体地位,保证人不被技术和制度所奴役成为单向度人的根本之所在。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学校工作的重点也要放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上,让学生有理性和批判精神。学校要鼓励创造,宽容错误和失败,学生要不畏师不畏书,敢幻想敢尝试。现在许多学校在进行Steam课程和创客教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进行项目式学习,就是在积极回应时代的要求。
未来学校还必须更加关注人的心理体验,注重审美和艺术活动。戏曲、音乐剧、美术、舞蹈、体操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不仅能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而且能给人以美好的体验,让精神愉悦。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
大凡校长都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因材施教的理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落实。学校可以为部分有特长的孩子组织相应的社团,开设相应的课程,分层组织学习和布置作业。但对每个孩子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实现的。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个性化教育就有可能实现。如同医学上的靶向治疗,教育也可以精准发力。技术进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育形态,我们可以借助于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所对应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学生的潜能和素质。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课程和学习进度安排,甚至可以为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从管理角度看,未来的行政班级会逐步淡化,学科教师更多地像导师团队。一个主导师带着一个团队,在为一群禀赋和志趣相近的孩子服务。这些孩子可能是按照发展水平而不是按照年龄进行分组。过去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道尔顿制和文特纳卡等教学管理制度可能会重新流行。作为校长,因地制宜探讨各种与个性化教育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将是未来重要的职责。
校长应有权变思维
随着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学制、学期、统考、坐班和考勤等概念将会被打破。过去校长、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等按部就班通过会议进行的经验决策,可能将变成基于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决策。管理中的科层也将随之而减少,组织结构会越来越扁平化。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有灵活性和柔性,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特别是在精神方面的个性化成长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后,学校将逐步演变为资源平台中心、测评中心、活动中心和个性化教育服务中心。随着决策的科学化,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会有所减少,以专业知识见长的教师需求量也会相应减少,而掌握各种特定技术的专业辅助人员的需要量会越来越大。这些变化都需要校长面对。
随着技术进步,学习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黑箱将会越来越小,但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遇到的即时性、情境性问题会越来越多。当他们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一线教师和学生,会看到更多的现场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权变能力,能及时处置各种突发问题。这无疑对校长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不久的将来,校长的胜任力模型需要重新建构。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不仅要具备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传统的各项能力,还要有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即时处置问题的能力。
总之,时代的进步无人能够阻挡,作为校长只有努力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看清楚未来的走向后提前进行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设出适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新型学校教育模式。
|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校长
想在现场听乔锦忠的报告
并与
方建锋
吴 华
吴颍惠
唐江澎
叶翠微
刘希娅
……
等等等等
众多教育专家现场互动吗?
那就来4月14-16日
在宁波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名校长高峰会议吧
会议主题“新时代优质学校改革的路径选择”
30位教育名家给你支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