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大数据”推进浙江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

让数据跑起来 让风险看得见

浙江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侧记

“春节期间,全省满负荷生产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有182家,减负荷生产的有107家,整体停产的有557家,另有269家未进行风险承诺公告。在289家生产的企业中,存在高风险的有16家,较大风险的有28家,一般风险的有79家,低风险的有253家……”日前,浙江省安监局通报了春节期间该省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情况,通过研判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做好复产复工期间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翔实的数据、科学的研判、精准的监管、全程的防控,这背后的支撑力量来源于一把“利器”——浙江省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

让数据跑起来,让风险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如今,每天上午10点前,浙江省1150多家危化品生产企业都会准时将当日动态风险研判结果报送省级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和现场LED屏,信息平台会自动向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推送企业风险研判、管控和承诺等基本信息,并通过平台内置的风险矩阵模型计算,实时输出红、橙、黄、蓝四级风险预警提示信息。

政府建设管理、企业申报信息、数据共建共享、部门分工监管,浙江的危化品安全监管正着力构建员工、企业、政府、社会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风险动态管控数字生态系统,努力实现风险管控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蝶变”。

数据为风险拨开迷雾

风险用数据量化,安全靠数据说话,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相对于传统的运动式安全大检查模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安全监管生态系统的再造

浙江省危化品企业风险隐患管控日志操作界面

浙江是危化品大省,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既隐藏于数千种危化品的不同危害特性之中,又存在于各类装置、设备和设施之中,既贯穿于各类化学反应和化工工艺,又涉及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浙江省安监局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张晓冬说:“我们多层级摸排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建立危化品风险数据库、推行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就是为了让风险看得见、摸得着。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全省危化品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让大数据为我们打造全员、全过程、全天候风险管控链和责任落实链服务。”

风险用数据量化,安全靠数据说话,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相对于传统的运动式安全大检查模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对安全监管生态系统的再造。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在 《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高危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实时监控大数据平台,加快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安全风险运行监测体系。大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

浙江凭借高位政策推动以及“最多跑一次”的良好改革环境,不断在践行新理念中催生新模式。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新土壤,《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破茧而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风险与数据之间的转换,需要严谨的科学规范,这也是构建全省危化品数据大脑的第一个难题。为此,《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带储存(仓储)经营企业、使用危化品的化工企业、加油站、危化品使用单位固有安全风险数据采集指导性规范。各地按照企业自查自报、县级审查、省(或市)级审核的原则,将辖区内所有危化品企业的固有安全风险数据全部录入该省安监局开发的信息系统。“对照省级数据采集规范,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明显提高。”绍兴市上虞区安监局副局长钟国松说。

“以往的数据都是企业、园区、部门自成一体,难免导致粗放式监管。”张晓冬说,“必须下决心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

在全面摸排危化品风险的基础上,浙江根据行业特点建立分层级管理的安全风险数据库。单位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和危化品名称、最大储存量、安全标签等安全风险信息,一一在列。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该省安监局专门组织力量对企业固有风险数据进行随机现场核查,严厉打击隐瞒、造假等行为。同时,各市、县(市、区)政府也组织、督促辖区内相关单位全面履行危化品风险摸排和数据填报义务并进行检查。截至目前,该省风险排查危化品生产企业共1156家,危化品经营和使用企业共3050家。浙江省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得到有效改善。

让数据代替人“跑起来”

数据归集是基础,数据运用是关键。只有真正让数据跑起来,才能有效地把安全责任落下去

工作人员正在讲解安全风险日志管理管理“大数据模型”

数据归集是基础,数据运用是关键。只有真正让数据跑起来,才能有效地把安全责任落去。如何让数据跑代替人跑?一是要解决企业的动态风险如何捕捉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企业主体责任如何有效落实的问题。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理论,物的不安全状态很容易实现数据化管理,但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才是反映企业动态风险最直接的指标。如何将这些动态风险转换成数据,这是构建浙江危化品数据大脑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为此,浙江省安监局又向全省危化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安全风险日志管理的要求。日志管理的重点是强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的风险研判。对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高发的作业活动,企业必须每日研判、及时申报。对事故高发的工作环境,企业也必须每日研判、及时申报。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到位,关键是看主体责任有没有落实,而主体责任的落实更应该把责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浙江推行的企业安全风险日志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自下而上的风险辨识和防控制度,通过常态化的风险研判、风险评估、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压实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链条安全风险管控责任,让数据从一线员工、班组、车间、各级部门到企业负责人,层层“跑起来”。截至目前,该省115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每天开展风险研判和安全承诺的企业在1000家以上,个别未及时开展的,也处于实时监控之中。

数据在企业和安监部门之间循环,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让数据跑起来。如何让数据在更大范围跑起来,完善政府监管、媒体监督职能和公众监督机制,这是大数据平台必须解决的第三个难题。浙江省危化品登记办公室工作人员冯桂告诉记者:“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我们内设了科学的风险矩阵判断模型,根据危化品生产企业固有风险后果大小和每日输入的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数据,能够自动生成风险等级及管控提示。”如今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各方,既可以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通过企业现场的LED屏,实时了解企业当天的重大风险排摸和控制情况。

面对众多安全监管对象,各级安监部门迫切需要利用数据提高监管效率。去年以来,浙江各地在全面摸排危化品企业固有安全风险的基础上,积极与省危化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对接,形成本地区安全风险数据库与安全风险分布地图。从政府到部门、从园区到企业、从企业负责人到员工,风险研判正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数据是“放大镜”,更是“望远镜”。在丰富的数据基础上,上虞区依托“一库一图”,升级本地的危化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建立可视化3D模型、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部门监管信息库,以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管控。东阳市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绘制市(县)、乡镇以及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不定期检查风险研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相关记录。“借助大数据资源,实现风险层层研判,全过程全覆盖监管,进一步压实责任。”钟国松说,如今企业安全生产的“内生需求”不断增长,省级大数据系统搭建了一个政企合力加强安全的平台,企业明白自身风险,园区知道辖区风险,监管部门掌握区域风险,关注点从个体风险向区域风险转变,构建了一个全链条研判管控机制。

企业叫好才是真的好

从一开始的不情愿、有顾虑,到现在的主动积极、创新深化,企业感受到了风险研判和防控的必要性,使用数据改进风险管理的自觉性自然大大增强

镇海炼化公司门口的安全风险日志

“如何让企业真正重视并且自觉地愿意去做?”面对一些部门的质疑,浙江省安监局如何在打破信息壁垒的同时打破观念壁垒?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公司将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工作融入原有的日、周、月作业风险管控做法之中,实现了风险评估定量定级目标,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的绘制变得有理有据。

每天下午,镇海炼化公司会议室都会有一场“七位一体”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电仪等七大专业部门,会议主题就是针对次日的各项特殊作业展开讨论。与会人员聚精会神,各抒己见,对第二天的作业内容进行风险分析,讨论确定是否具备作业的条件。

“以往风险研判主要是针对‘点’,而针对区域的风险没有实现量化,通过危化品风险管控系统,对企业当日风险等级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对应显示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实现了定量分析。”该公司安环处安全科技科科长史姚平说,“如今形成了清晰的空间分布图,知道管控的重点在哪里,对日常管理非常有用。”

刘彬是浙江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公司)508二工段缩合岗位的班长,他所在的班组24小时“三班倒”。刘彬告诉记者:“在车间,大家自觉做到对自己岗位的风险进行研判,并及时上报给安环部门,安环部工作人员也会仔细查看交接班记录,看是否存在异常。”

“哪里有风险,该什么层级去解决,用什么措施解决,明确了这些,我们一线职工心里就有底了。”新和成公司安环部负责人辛滨拿出厚厚的一叠记录本说,自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立以来,通过这套工具,抽象的风险实现了表格量化,每日风险研判的执行,改变了整个公司的风气,做到了安全全员参与、层层落实。

新和成公司上虞基地副总经理梁新中认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研判真正触动了企业向“我要安全”转变,原来被忽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得到强化。新和成公司立足实际、花大力气开展“工艺安全反应风险分析”。从2015年起,新和成公司已完成30多个反应过程的风险研究,30多种物料的稳定性研究,8种粉体产品和中间体的粉尘测试研究。通过对工艺安全反应风险分析的投入,形成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

承包商作业管理是危化品企业动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之一。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的一家企业推行每日工具箱会议和“二道门禁”制度,加强承包商作业安全管理。每日工具箱会议倡导各级主管告知员工应知事项和操作要求。员工经过一系列健康检查、平衡木测试,最终通过二道门禁。所谓的“二道门禁”,即每一个承包商应指派一名负责人携带工作安全许可单、入厂合约卡及施工安全告知单等,核发二次门禁卡。“二道门禁系统的设置,可以保证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装置区。装置区内的施工作业动态,人员分布,车辆数量等情况,能够以‘施工动态显示广告牌’的形式,直观显示在中控室内,供管理人员随时观看。”这家企业安环处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风险研判和防控的基础。从一开始的不情愿、有顾虑,到现在的主动积极、创新深化,企业感受到了风险研判和防控的必要性,使用数据改进风险管理的自觉性自然大大增强。”冯桂说。

日志管理是一道风景线

一块大屏幕,既是一份风险告知书,也是一张安全责任状,更是浙江危化品安全监管的一道风景线

新和成公司厂区门口的安全风险日志

“生产装置6套,运行6套,二级动火1次,高处作业1次,厂区内有承包商作业,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日前,记者来到新和成公司,厂区门口的LED大屏幕上的信息格外引人注目。自去年6月份新和成公司作为全省首家试点开始,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在浙江省全面推进。

一块大屏幕,既是一份风险告知书,也是一张安全责任状,更是浙江危化品安全监管的一道风景线。“每天上午10点前,收集并录入企业动态风险信息,系统根据内置的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并结合企业重大危险源与危险工艺信息,生成企业当日风险等级。”新和成公司上虞基地副总经理梁新中说,安全风险日志管理系统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工具,让管理层和一线员工都能清楚辨识身边的风险。

镇海炼化在公司要求次日上午10点前由各运行部指定人员在浙江省风险管控系统中登记相关数据,形成运行部级风险公告和安全承诺,公司安环处汇总后统一在公司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公告。公司安全总监周汉学认为,风险公告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日常监管重点的确定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安全风险日志管理要求生产企业每日上报动态安全风险研判结果的同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签字。“这一点就紧紧抓住了企业负责人这个‘牛鼻子’!”钟国松说,在此基础上让安全红线意识进一步在企业负责人心中扎根,无形中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在决策层真正落实到位。

按照“三步走”的计划,2018年上半年,浙江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将进入“收官阶段”。但是,在张晓冬看来,加强大数据采集、开放、分析、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确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理念和监管机制,提升政府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监管和服务水平,是新形势下浙江安全监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张晓冬说,从强化大数据理念、完善流程再造、统筹共享应用……到最终优化“监管生态”,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的危化品安全监管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记者:杨晓青 通讯员:钦国伟 王小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6B16IP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