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政务大数据的运营

一、政务大数据运营的根本宗旨是有益于民

不得不承认,大数据并非万能。大数据的本质也仍是数据,数据结构、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以及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这些基础学科仍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价值最终还是要根本上去解决应用问题,而非制造新问题。一些看不懂的“炫”,和一些说不通的“玄”,最终只能成为一个个笑话而已。政务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政务”本身,政务大数据的运营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政务工作模式。对政务大数据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数据、不是算法、更不是应用场景,而是干系人(相关各方)认可的、可以感受到的价值,也是提供者所能获得的综合收益。简言之,政务大数据首先要服务于人民百姓并对之有益,这也是其运营的本源意义与核心价值吧。政务大数据在运营过程中,无可回避的是以政务互联网+为特征的智慧政务,有益于民是政务大数据运营的根本宗旨。

二、政务大数据的运营基础在于服务提供能力建设

按照通常的观点,运营(operations),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在流程上有运营内容的数量、类别、变化和可见性四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运营的模式。模式相对比较成熟的当属基础设施的运营,传统的如供水、供电、供气,又如电信和金融等,基于互联网的如电子商务、社交、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产品等。运营内容的供给、运营能力的建设以及对目标客户的服务提供是运营的主要任务。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分类监管的有六种基本业务:网贷、支付、保险、基金、众筹、信托和消费金融,其他类型多是这些基本业务的组合或变型。

政务大数据的运营基础在于服务提供能力建设,而这个服务提供能力,有赖于由政务互联网+支撑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政务互联网+是连接政务系统到服务于民的实施路径。无论是从业务架构还是从技术架构上来讲,政务大数据与政务互联网+紧密相连,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务互联网+强调的是互联网模式在政务领域中的应用,正好覆盖政务对公民、对企业的对外服务和对社会发展的宏观治理。因此,互联网+的政务是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对外“接口”,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这个“接口”的作用和价值会越来越大。在2017年1月18日最早发布在个人新浪博客中的文章《浅谈“政务互联网+”&“政务大数据”》中讲到,“政务互联网+”打造的就是全新的“电子政务”,在技术手段上来有效保障“政务为民,为民政务”,来有效拉近政府和人民的距离。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务服务的触手可及: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三网四库十二金”在逻辑上要形成面向社会的“一网一库一金”即“政务互联网+”准直连需求侧,让公众和企业得到“精准”和“便捷”的服务。其次,要解决政务服务的协同、高效和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各个行政机构更广泛协同,更有效的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协同”不再仅仅是行政办公自动化,而是这个政务服务提供流程和规程的再造,通过服务创新来提高政务服务的水平,来确保政务服务提供的高效。这个“一站”可以就在网上、就在云端,“窗口”实体将只是一个重要补充而不再是主要途径。“政务互联网+”本身是“政务大数据”的重要生产者,也会是“政务大数据”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三、政务大数据的运营本质上是其价值产生、传递和创新的过程

在运营架构方面,电信领域的NGOSS(Next Generation Operations System And Software,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方法论很值得参考。NGOSS从Need、Model、Validate、Run(业务-->系统-->实现-->运行)四个方面划分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业务视图、系统视图、实现视图和运行视图。其中,业务视图用流程化的思维来描述电信运营的业务需求,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增强的电信运营图)是其重要内容。作为基于模型的业务流视图,eTOM-NGOSS的业务视图给出了战略(含基础设施、产品,即SIP:Stategy,Infrastructure & Product)、运营和企业管理三个纵向的流程区域,以及运营支撑与准备、业务提供、业务保障和业务计费四个垂直分组。在水平方向,ETOM还被分成了市场、产品和客户过程,服务过程、资源过程、供应商/合作伙伴过程四个条块儿。政务大数据的运营要解决的问题与之有相通之处,一些理念、知识体系很值得参考与借鉴。

政务大数据的运营本质上是其价值产生、传递和创新的过程。政务大数据的运营模式也是服务于这三个过程的,可以将其归纳为“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两个服务、两个手段、一个目标”。一个核心指以“业务驱动”为核心,两个支撑指“业务支撑”和“运营支撑”,两个服务指“外部服务”(对企业、对公民提供政务相关的数据服务)和“内部服务”(对各级政府机构、部门提供内部数据协同服务),两个手段指“数据规划”(自顶向下)和“数据治理”(自底向上),一个目标是指“数据自治”(自我优化)这个终极目标。

政务大数据的运营是其价值的运营、而非资产的运营。政府数据开放是政务大数据需做好的当前要务,而非资产化。把“土地财政”转换为“政务大数据财政”是缺乏实质意义的,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政务大数据的三个价值运营过程和八项运营要素共同构成政务大数据的运营模式。下面就政务大数据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两个服务、两个手段、一个目标”这八项构成要素,分别进行讨论。

业务驱动:是政务大数据运营的核心,所有政务大数据的运营过程和运营活动都是围绕政务业务展开的。

业务支撑:是政务大数据运营的两大支撑力量之一,重点实现政务业务本身的体系化、系统化,提供政务大数据运营的内容。

运营支撑:基于业务驱动,进行政务大数据的运营管理,实现业务服务的产品化和价值链管理。

外部服务:对企业、公民等服务对象提供政务相关的综合数据服务,完成数据层面的G2B & G2C等政府对外服务。如医疗卫生、环境气象、教育科研、户籍人口、交通运输、旅游观光等。

内部协同:横向同级部门(管理职能域)之间、纵向各级部门(业务职能域)之间的数据传递、共享和协同。同时,也将包括城市、城区、园区、社区等的功能群组的内部数据协同。

数据规划:基于业务主题的政务大数据顶层设计、规划是政务资源目录制定,政务元数据、政务数据元相关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务大数据彰显价值的原动力。同时,这个规划虽然是自顶向下的,但也需要随着政府数据开放的进程持续完善、优化和调整。

数据治理:是政务大数据运营准备的两大手段之一,通过对元数据标准、数据元标准实现对数据采集质量的控制与保证过程,并通过主数据管理实现对综合业务的支撑。

数据自治:在《浅谈政务大数据的本质》一文中曾指出“自治是未来”。随着政务数据的积累、政务数据分析模型的演进,政务大数据一定会越来越拥有自学习能力,甚至拥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进而,政务大数据在不远的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自我治理的,并能够基于业务变化自我学习、完善。

简言之,政务大数据运营的本质是政务大数据价值的运营,业务驱动是其核心,数据自治是其最终目标。

至此,“漫谈政务大数据”系列文章第一部的正文告一段落,后续会补充三篇根据去年个人博客文章(2017年1月后陆续发表)修改的“番外”(《再谈“政务互联网+”&“政务大数据”》、《再谈政务大数据的七大痛点》和《再谈政务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体系》),并结合“漫谈政务大数据”第一部的系列文章,就一些未深入展开的内容做几篇补充专题。然后,会着手启动“漫谈政务大数据”系列文章第二部,届时也欢迎相关专业人士、各界朋友同仁就第二部的内容给出意见和建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9G126B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