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广电行业人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机顶盒拖累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推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是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问题是如何推动?
有人说,按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在推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之前,必须首先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是这样吗?
注:本文所说的机顶盒,是指有线电视DVB机顶盒。
1
标准的产生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竞争诞生技术标准,这就是欧美技术标准诞生的主要模式。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投资主导,组织少数专家、企业研究,这曾是我国的主要模式。
前者由于参与主体多,有市场需求驱动,所形成的技术标准质量高,接地气,升级迭代及时。而后者往往受专家、企业的数量少和知识面有限等原因限制,容易脱离实际,效率很低,有时甚至会产生设租与寻租。
2
标准的应用
标准必须应用于产品,与产品融为一体才有意义。并且,标准的价值在于既能提高生产力,也能提高产品质量,还能降低成本。
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产品的技术标准,也必须在电视机的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能够应用于种类繁多的电视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市场需求。
这就决定了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的技术标准制定,必须以电视机的设计和生产企业为主体。而且,电视机厂家还要有足够的技术研发资源。
电视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决定了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技术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跟随产品的升级不断迭代。
比如,电视机采用的操作系统已经升级到了Android14,对应的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的CA中间件、下载CA,也要不断升级,在适应新版OS的同时,也要兼容旧版的OS。
3
标准的误区
最大的误区是认为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技术标准可以无视机顶盒的标准化。
电视机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所以,电视机、机顶盒一体机的标准化,本质上是机顶盒技术的标准化。再聚焦一下,就是机顶盒中的DVB CAS条件接收技术的标准化。
机顶盒产业链比电视机短,在机顶盒上进行DVB CAS的标准化,成本、技术门槛都不高,比电视机简单。
如果在机顶盒上的简单标准化都没做到,在更复杂的电视机产业链中,标准化基本不可能。
再一个误区,就是用IP网代替DVB网,用DRM代替CAS的老生常谈。
这个误区来自于广电行业的专家,并扩散到了行业外。
出乎意料的是,电视机厂家认同这个观点的人比例,甚至比广电更高。即使部分一线品牌大厂也是如此。这与电视机厂家懂DVB技术的人凤毛麟角有关。
听同事吐槽说,电视机厂家具备开发DVB技术的人,变成了稀有动物。也难怪一些电视机厂家开发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技术时,需要借助外部技术力量。
对广播IP化荒唐理论的辩驳,本号推送了大量的科普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技术标准应用于产品,它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所以,技术标准的开发和实践,要来自于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实践。
而且,对应的产品要有市场需求,才有机会验证技术标准,而且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除了部分采用机卡绑定、太过封闭CAS的有线电视覆盖区域,这种机顶盒基本上做到了全国通用。
遗憾的是,随着有线电视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这种机顶盒逐渐失去了市场需求。其后续的作用,仅仅用于验证和完善下载CA技术。
广电总局倡导的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所涉及的技术标准,也同样需要漫长的市场验证。
比较麻烦的是,有线电视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
据了解,在一些地方,即使有线电视免费,使用的人也不到三分之一,更何况很多地方的有线电视服务价格仍然高高在上,再加上人们的收视习惯已经改变,大量老人也开始沉迷短视频,有线电视市场加速萎缩。
验证电视机、机顶盒一体机的环境,比当年泰信验证下载CA时还恶劣。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市场可能正在消失。
这或许是广电网络公司亏损面扩大、上游机顶盒产业走向断裂、IPTV也掉头向下的原因。
5
期待有为政府
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传输媒介快速萎缩,说明广电网络的意识形态作用正被消解。波兹曼的媒介批评,可能正在变成现实。
政府必须尽快出手,落实有线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能让人们免费看电视,尽快建设有线电视终端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广播电视网络形成间接网络效应,给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产品,创造一个技术标准验证的市场环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