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刊发《打造家门口的解忧服务站 上海银行业多措并举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全文如下:
在家门口网点就诊配药是怎样一种体验?
“以前每个月都要专程去医院复诊配药,现在只要在来领养老金的时候点一点‘互联网医院’,和医生连个线,之后就等着药送上门了。”近日,家住上海市虹口区的姜阿姨在社区门口的上海银行瑞虹新城支行内体验了一次云端诊疗,便捷流畅的配药新体验让她连连感叹“终于解决了去医院排长队的烦恼”。
懂所困,方能解所“忧”。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和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指导下,在沪金融机构立足老年群体需求,不断探索助老适老服务新场景、新模式,积极打造家门口的“解忧服务站”,使申城“银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银医携手化解“跑腿烦”
刷脸、复诊、选科室、选时间、挂号、手机付款、在线配药、医师审核、在线支付药费并选择快递或自提药品……近期,不少上海银行瑞虹新城支行的“老朋友”都会和姜阿姨一样,在办理完金融业务后顺便再到网点一角的“云诊室”里“坐一坐”。
原来,这是上海银行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建立的“互联网医院+银行”一站式便民服务点,内设有互联网医院平台终端。
事实上,经过多年推广发展,“互联网医院”已在移动端逐步普及,为何银行和医院还要多此一举?
“互联网医院的重点服务对象就是复诊和配药人群,这与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极为匹配,但如何使用和操作互联网医院依旧是老年群体面对的共性难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体验与门诊管理处处长柴双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年轻人日益享受智慧诊疗带来的便利时,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对这种新生模式望而却步,日常为了挂号配药而奔波医院的频率居高不下。
老年人有“烦恼”,银行业有行动。
结合自身在网点布局和客群服务上的优势,上海银行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携手联动,在引入互联网医院终端服务载体基础上,配套双方志愿团队的辅助指导,帮助更多走进“家门口”银行网点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医疗发展带来的红利。
“‘老有所医’是社会共同的关注。”上海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姚秦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医疗+金融”的银医合作模式推动了“家门口”适老服务升级,为老年人在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便捷就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70多岁了,之前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这些,也不敢随便用。现在我也能放心尝尝鲜了。”姜阿姨笑着说。
适老服务直通“家门口”
“互联网医院+银行”的服务新模式是上海银行业立足客户所需,持续推进金融适老服务落实落细的一个缩影。记者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获悉,为持续做好沪上银行业敬老服务特色品牌的创建和动态管理,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制定了《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网点创建管理办法》,细化明确网点在敬老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服务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创建标准。
以上海银行瑞虹新城支行为代表,近年来,上海银行业机构积极整合网点资源、社会养老产业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在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围绕老年客户医、食、住、行等实际需求持续发力。
从便利性入手,于细微处用心。在上海,“敬老、爱老、助老”逐渐成为网点服务新风尚,越来越多的“解忧服务站”正随之不断升级“开花”。
“截至目前,上海银行业已建成656家敬老服务网点,22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网点。”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左家燕表示,聚焦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还计划用三年时间引领会员单位力争创建1000家敬老服务网点。
(节选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