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白岩松:新闻可以做一辈子,甚至一辈子半

无论是报道者,还是参会者,多年与两会“约会”让白岩松更切身感受到两会新闻报道的风气变化。出于新闻人的专业洞察力和敏锐度,他对传媒业发展变迁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素养等问题有着独到深刻的认知。

白岩松在央视已有25年,从记者做起后成为主持人,如今是著名新闻人。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差不多有20年,自201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他又多了两会参与者的身份。

今年,连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白岩松白天在新闻出版界别小组参政议政,履职尽责;有时利用午饭时间开选题会,晚上再赶回台里做央视新闻频道《两会1+1》节目。人大开幕当天,他还直播出镜。这段时间,他很忙碌,任何时间看到他都是步履匆匆,记者想要临场抓他采访基本不行。

之于两会,无论是报道者,还是参会者,多年与两会“约会”让白岩松更切身感受到两会新闻报道的风气变化;出于新闻人的专业洞察力和敏锐度,他对传媒业发展变迁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素养等问题有着独到深刻的认知。

白岩松也一直利用工作之外时间关注新闻教育,给一些新闻院校研究生开设“东西联大”。而这一场采访,如同白岩松的一堂“当代新闻课”。

“这次两会,记者从‘游击队’开始部分向‘根据地’方向转变。”

《综艺报》:你多年报道全国两会,也作为政协委员履职五年,从个人体会来说,今年两会新闻报道呈现了哪些新风气?

白岩松:进步是一点一点在发生,一年一年来看就没有从一个更长跨度的时间段看明显。我举一个例子:今年是我报道两会的第20年。从1998年起两会放开直播,当时一下子做了10场直播,10场全是我做主持人,包括总理记者招待会。当时我很感慨,我们观念进步很大。可是20年后回头看,那时候才开了10场直播。

这次两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记者终于从“游击队”开始部分向“根据地”方向转变。什么叫部长通道、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就是把围追堵截的记者由过去那种“游击队”状态,变成现在的“根据地”状态,记者可以去守候,而且定期约会。我觉得这就是两会信息公开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结果。

过去记者采访两会的笑话很多,有时候记者追部长,追到部长上厕所,也诞生过像“拦部姐”这样的记者。什么叫“拦部姐”?就是替大家拽部长。现在的状况是,部长排着队,想多说话,还被工作人员拽走,因为后面还有部长排着呢。

去年十九大有了代表通道,今年又多了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更不要说两会期间十多场次新闻发布会,两会新闻报道起码有了这样定期约会的概念。前两天的一期《新闻1+1》一开场专门拍了一个转场——3月10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8:45是政协的新闻发布会,接下来10:45就是人大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刚开完工作人员就要用很短时间把后面的布景板换了。

这种常态化信息公开机制会倒逼部长还有代表委员,提高与公众沟通的能力。部长每年都要跟媒体打交道,要走上部长通道,已经变成了常规作业。从前年开始,总理两会前就要问这些部长:“准备好没有?”所以部长们非常非常投入,认真准备。

这都是20年来我亲眼见到的变化。当然,未来可能需要提升的东西很多,比如记者拿出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的水准,问的好不好,准不准,这是水涨船高的。过去记者是游击队,苦的是记者,现在新闻发布常态化、制度化也倒逼记者的提问水准,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就是歌里说的,每年进步一点点,经过时间累积进步就会很大。

《综艺报》:说到记者提问,今年有让你印象比较深的记者提问吗?

白岩松:记者提问一定要小切口,大的提问采访者说什么都行。提问时你要想有没有准确地捅到腰眼或者牵住牛鼻子。好的记者提问应该是小切口,但有大背景。今年当然会有一些好提问,每年都会有很多好提问。

去年我全程见证十九大代表通道,今年代表委员通道更松驰,代表委员也更有备而来,表态性的东西会被更多有信息量的内容所替代。代表委员通道要的不仅仅是表态,还有很多大家关心的信息量,反映现实中很多问题。这一点是这次我印象比较深的。

“我在传统媒体,我从来没有忧虑过”

《综艺报》:今年两会,国家主流媒体,包括各卫视都在强调融合媒体报道。其中,新华社融媒体报道团队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广电人该更加注重提升哪些专业素养?

白岩松:首先不融不可能,这本身就是一个融合时代,媒体当然要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此消彼涨,应该是此涨彼涨。举一个例子:报纸,报是内容,纸是载体。现在是纸作为载体受到冲击,但是报作为内容依然需要进一步发展。这跟我自己的实践紧密相关。要论传统媒体,我在传统媒体,我从来没有忧虑过,从来没有担心过。为什么?我是内容提供者。我可以在55寸的电视上主持,同样也可以在5.5寸的手机上主持,我担心什么?我只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传媒如何发展?举个例子,互联网时代,我的声音是削弱了还是扩大了?我认为是扩大了。开玩笑说,网上还有很多白岩松语录,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其实是我在节目中有价值的内容得到更大范围的分享。互联网是翅膀,“互联网+”就是加上这个翅膀让传统媒体飞得更远。

媒体人专注的焦点应该在于内容。没有新媒体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会一直活得很好吗?NO,我认为这不是事实。没有新媒体的冲击,如果你拿不出有价值的内容照样活不好。为此我从不焦虑。不管我在传统媒体,还是面临新媒体发展和融合环境,我都把自己定位是内容供应商,我只要提升自己提供更好内容的能力就够了,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如此。

关于人工智能,我今年写了一篇文章,说到“只要将来诗还在,歌还在,母亲还在,还被尊重,就不是坏时代。”我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人工智能将来能够成为打动心灵的诗人吗?刻板化、常态化的诗人,人工智能可能创造。但它能够取代贝多芬、莫扎特吗?它能够取代母亲吗?

也有人和我说,“白老师你在传统媒体怎么不跳槽?怎么还在中央电视台?”我说,“老弟,我以前跳过槽,1993年我是从广播去的电视,那个时候电视是新媒体。”

百年来,传媒发展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每一次都有变革,但核心内容一直还在,规律核心一直在。有时候我们总被表面很虚华的东西弄得心慌意乱。时代在发展,但是《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勾起你的乡愁,你妈妈做的饭永远不能被“饿了么”替代,因为妈妈的饭里融合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味道。这是人工智能能替代的吗?所以慌什么?乱什么?

《综艺报》:你刚才说的内容里阐释了一种自信。

白岩松:我觉得要有一种人性自信和历史自信,这种自信是指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人性变化很慢很慢,并不会因为互联网发展,时代变迁,人性就产生翻天覆地的进步或下滑,没有,千百年来人性变化很小很小。这也正是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依然打动今天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有对人性了解的自信,你就知道在这个时代应该提供什么。

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也呼吁为商业网站确权,就是确认它是媒体。接下来要用媒体的方式去建立很多规矩,同时放开他们一定的采访权。

现在对互联网的管理,基本以管为主,理的太少了。管就被动,往往出了事才在后面追着跑。随着人们互联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就会越管越累,越滞后。理顺理顺,理才会顺。我们要从各方面把很多事情想明白、说明白、理顺了,定规矩,然后变成事前管理。

新闻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是守门人制度。可是现在新闻采用推送方式,守门人在消失。新闻时间性原则非常重要,现在推送的新闻除了前几条之外,后面新闻的顺序完全没有关联性。顺序代表媒体价值观,这些传统的且依然十分重要的新闻伦理被打碎了,需要复原。

这种情况为什么没有人管?就是因为没有从学理上确权。如果它是媒体,就要用媒体规则来约束,媒体就会自我修改。比如说自媒体,我认为自媒体本身不会成为真正的媒体,但是当其在媒体平台上融合之后却可以成为媒体的一部分,这时自媒体就具有媒体属性,媒体平台就要进行相关理顺管理,发布虚假新闻的,就应该屏蔽,责任要明晰。

对互联网的管理,扑进去很多人“救火”,最后这“火”会越烧越大。我们更多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理上建设防火墙。

“记者必须敏感,粗线条的人做不好记者”

《综艺报》:从一个记者角度来讲,你觉得记者应该如何保持一种敏锐度?

白岩松:我带学生时,经常会开一个玩笑:记者有时候要像黄继光、邱少云,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有时候你得像泰森,要有体力去抢位置;但更多时候,你得像林黛玉,需要有一个细密的掌纹。记者如果不敏感,所有记者拿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比如同一个现场,细线条的记者可以发现更多信息,粗线条的记者就只能拿一个通稿。记者必须敏感,粗线条的人做不好记者。

《综艺报》:如今央视一些主持人,如董卿、朱军、敬一丹等你的同事和好友,都在做文化类节目,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白岩松:我是做新闻的,新闻可以做一辈子,甚至一辈子半。什么叫一辈子半?很多别的领域有退休概念,从世界新闻行业来看,新闻主持人很难用退休这个概念。国外很多同行,有的干到80岁。但在国内就两说了,还得看观众需不需要你。

新闻是一个富矿,我还远远没做完。而且过去这么多年,我也做过不少读书类的文化节目。术业有专攻。从十九大报告到现在一直提倡工匠精神。打我做新闻开始,我就决定把新闻一直做下去。

在我30岁的时候,我做过一次减法,这个减法是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更加立足于新闻。我是学新闻的,应该鼓励很多人把这个井打深了。每个人可能有很多兴趣、爱好,什么都去尝,最后没走多远,井没打多深,出不了多少水。我也很喜欢体育,每四年我都会做奥运节目,日常也在推广阅读,但不一定非要做成一个节目。

我很高兴看到董卿的《朗读者》非常成功,我也很期待朱军能做得很好。敬大姐做了《谢谢了,我的家》之后,我认真地看了两期半,跟敬大姐深谈了一次。因为这是敬大姐的节目,我一定要认真地看。假如有我能出上力的地方,我很高兴,也很愿意去出点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5A1QUY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