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两会,总理在参加宁夏团审议报告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快“互联网+医疗”建设。总理的表态让一度偃旗息鼓的互联网+医疗,重新回到了舆论的热点上。
互联网+医疗第一个阶段以大量互联网医疗企业烧钱获取用户为特征。由于资本市场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互联网+医疗自2016年进入冰冷期。互联网最大价值是连接需求与供给,在供大于求的行业能发挥重塑行业结构的作用,但医疗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合格的医疗供给,互联网难以颠覆行业格局。总理的正式表态,有助于消除政策导向上的不确定性,帮助互联网+医疗迎来第二阶段发展。
第二阶段的特征将是把互联网变成所有医疗、医药和医保的基础能力。互联网医疗企业正在与线下实体医疗机构深度整合,甚至自己开设实体医疗机构;伴随着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等改革推进,传统医疗机构也将提升自身互联网应用程度,提高运营和管理效率。互联网医疗企业和传统医疗机构之间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为互联网+医疗进入第三阶段做好准备。
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随政策风向起起伏伏
2000年至2017年,互联网+医疗处于第一阶段的发展。互联网+医疗萌芽自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期间,后来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10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带动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2013年以后创业投资市场高涨,涌现了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希望在医疗行业复制移动互联网的经典打法,通过获取大量C端用户,变成连接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易平台。
然而实践中,医疗行业需求低频,专业度高,政策门槛高,缺乏付费方等特性,导致这一经典打法难以奏效。特别是行业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知名医院和顶尖专家手里,互联网企业连接的作用实在有限。
2015年资本市场风向开始逆转,对烧钱做规模不再认可。同时,互联网医疗企业从传统医疗体系抢优质医疗资源的行为迎来反击,挂号门和魏则西等事件的触发,让监管机构和大医院全面收紧对外合作。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转向互联网医院,希望通过合法牌照得到监管机构和业内专家的认可,但《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意外泄漏”,表明了监管层对待互联网医疗的谨慎态度。互联网医疗企业从风口掉到了谷底,全面遇冷。
2
第一阶段,互联网医疗企业主要做的是“轻问诊”类的增量市场
在互联网+医疗的第一阶段,传统医疗机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医疗公司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像两条平行线。
传统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挂号、缴费、远程会诊等方面。个别地区出现了由医疗机构出面组建的互联网医院,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网络医院、浙大一院的互联网医院,但应用范围并不广。
互联网医疗公司业务以轻问诊、在线咨询、加号等业务为主,主要做围绕诊断和治疗核心流程的增值服务,医疗服务的主流人群年龄偏大,使用习惯建立不易,线上到线下实际诊疗的转化率很低,与实体医疗机构有效合作很少。
平安好医生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截止2017年年底,平安好医生月活跃用户数为3290万,为第二大企业的5倍以上,在线咨询量日均约为37万次。据此估算,2017年全国在线咨询总量约在2亿次左右。与此同时,全国实体医疗机构诊疗量稳定上升,2017年约为82亿人次左右,可见实体医疗机构诊疗量并未受到互联网医疗太多影响,互联网医疗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来解决医疗和健康咨询的需求,与原有就诊并行不悖。
3
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价值和发展障碍
互联网+医疗并不能改变医疗的本质,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连接,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医生、患者与医院在物理地点的绑定关系,可以将一部分流程通过线上对接,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保存和调用医疗数据。这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整体效率。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受制于医疗供给端的不足和医疗本身特点的限制:
(1)政策限制:现有宏观政策对医生多点执业、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等方面都是大力鼓励的,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然停留在传统时代,对于新医疗机构的开设和医疗资源的流动有诸多限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没有纳入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联体建设中,正规转诊和医保报销无法支持;
(2)资源不足:受限于中国医疗教育水平的落后,以及医生职业前景不乐观,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局面没有改变,甚至还在恶化;互联网+医疗平台吸引的优秀医生数量有限,相当数量的大医院资深医生并未入驻线上平台;
(3)天然特性:医疗是一个重线下的实际行为,核心诊疗功能很难通过远程实现。患者简单咨询还可以,正式诊疗还是需要去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再加上目前主流患者人群互联网使用习惯有限,所以导致线上问诊和实际看病脱节,这是转化率不高的原因;
(4)信息安全:对于现有医疗机构,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到互联网+,要求医院从封闭内部网络进化为开放网络、从物理隔离变为内外融合、从有线变为有线+无线,这对传统医疗机构要求很高,投入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驱动力,传统医疗机构宁可选择保守方案,所以应用互联网技术任重道远。
4
下个阶段互联网+医疗该何去何从?
从美国发展经验来看,现阶段不与线下实体结合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空间有限。例如美国远程医疗的领先企业Teladoc在2015年上市,2016年财报显示其共有7500家企业和保险客户,1750万会员,2016年收入1.2亿美元,离实现盈亏平衡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线上+线下融合将发生在所有行业,医疗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医疗经过线上、线下相对独立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进入彼此互相融合的第二阶段。将互联网能力变成所有医疗相关主体的基础能力,唯有此,才有可能在未来进入第三阶段,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来实质改善医疗行业。
(1)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增加合格的医疗供给才是真正解决医疗系统性问题的杠杆解。无论是与现有医疗机构深度融合,还是参与建设线下医疗机构,都是第二阶段必然趋势;
(2)对于传统医疗机构,国家号召的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制度等发展方向都需要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供给双方的有效连接,实现高效的分级诊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互联网+医疗经过第一阶段的起伏波折,再次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认可,迎来更加接地气的第二阶段,互联网+医疗的进程不会像其他行业那么快,但发展方向是毋容置疑的。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务实、耐心和坚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