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有委員呼籲保障勞動者「離線休息權」,理由是現在內地很多打工人下班後仍要手機不離手,頻頻回微信群消息,不敢關機,普遍存在「為群所困」「休而不息」的煩惱。
其實,下班後即使能「離線」不回工作信息,很多人也會刷短視頻,看朋友圈,放直播,逛網購商城。有人開玩笑稱,現在吃飯可以沒有飯,上廁所可以沒有紙,但不能沒有手機,甚至特別着急上廁所時如果手機沒電了,也得先充一會電再上廁所。
發達的數字技術使社會文化環境處於信息過度充盈的狀態,而物極必反,一些感到不適的群體特別是年輕人已經開始將自我隔離獨立於網絡、信息技術、新媒體空間塑造的數字社會,或者果斷地卸載社交軟件,或者關閉大部分軟件通知,或者設定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盡量遠離屏幕,過上低數字欲望生活,成為數字社會之中的「洞穴中人」。
一個朋友最近見面時沒有了厚厚的眼袋,臉色更加紅潤,精神狀態也比以前好,詢問他如何做到,答曰就是對電子設備「斷捨離」。低數字欲望的生活將他從複雜的數字世界回歸簡單的現實生活,不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讀書和戶外運動,睡覺時間也得到提前。遠離手機屏幕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也遠離脊椎壓迫和肩頸疼痛,身體健康狀況自然得以改善。
有意思的是,在數字信息還未如今天一樣洶湧襲來時,作家莫言曾警惕說,交通的便捷會使人們失去旅遊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吃的滋味,有了網絡後,人們的頭腦裏並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而去年底,莫言的另一個發言上了熱搜,他透露自己「也刷短視頻,每次刷完了,我都批評我自己,又刷了一個小時」。這次發言距離此前的提醒沒有幾年,節制自律如莫言也難輕易抵擋數字信息的吸引。做數字社會的「洞穴中人」,並非輕而易舉的容易之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