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3年ITC禁售引发的国产CAD软件生存危机吗?尚在萌芽期的国产CAD软件厂商尚无足够的能力来推出和AutoCAD相抗衡的标准,为了融入主流的CAD标准,国产厂商只能选择ITC的基础架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在ITC架构上进行的CAD研发。
当ITC组织宣布停止中国租用IntelliCAD内核的时候,这就相当于你之前写的所有代码和积累的经验,瞬间化为乌有!当时国内的社会舆论风气就是拿来主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你自己从零开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架构,反而会被群嘲。
10年过去了,那家被群嘲的公司成为了国产三维CAD领域的创新佼佼者。
我们今天不谈自主可控、不谈情怀,只谈产品力和性价比,国产三维CAD到底有没有能力替代国外主流软件?
以我所处的机械设计行业来说,我们平时工作主要用到的设计软件有SolidWorks、UG、Creo、CATIA,其中SolidWorks用的人最多,主要原因还是简单易上手,稍微会点CAD,没几天就能用SolidWorks建模。
其次就是它拥有丰富的插件及标准件库可随时调用,然而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也越来越臃肿,以至于时常打开一个几百个零件组成的装配体,就足以卡到你怀疑人生。
Creo是SolidWorks的老前辈,没一定基础的人不易上手,擅长曲面建模,在大型机械、重工行业使用率高,做大型装配体要比SolidWorks流畅很多,但如果电脑硬件配置不到位,依然会卡顿。
UG主要用在机加工行业,模具更是标配,从建模到加工一条龙,相比Creo,对电脑硬件配置要求会更高,很多人用UG分过一些并不是很大很复杂的图形,当创建了多个特征时,电脑运行速度就会变慢,有时打开一个命令都要等上十多秒时间,这种响应速度肯定会让人抓狂。
至于CATIA,主要用于汽车和航空公司,建模精度要比其他软件更高,所以对硬件配置要求也更高,比如说波音777,除了发动机以外的所有零部件以及总装完全采用CATIA V4,这个领域更是无法容忍卡顿崩溃的发生。
所以要想三维建模不卡顿,就需要更高的电脑配置。我们都知道,CPU核心数越多,渲染速度越快。而主频越高,建模操作也会更加流畅。
内存方面至少32G起步,因为三维设计软件非常吃内存,尤其是多个软件同时运行的情况下,需要频繁切换,如果内存不够用的话,系统就会自动启用虚拟内存,而虚拟内存运算效率低,出错率也大。
显卡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你做的产品够高端,那就必须用专业图形显卡,整套配置下来至少也得1万+了。
这还不算完,这两年国家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了,好几家使用盗版的中小企业收到了欧特克、PTC、西门子三大CAD软件商的侵权通知函,真告你的话,赔偿少至几百万,多至上千万。
但是买正版又太贵了,就拿SolidWorks来说,标准版八九万,白金版十四五万,UG就更别说了,一个模块从15万到上百万不等,小公司一年利润才多少?根本买不起!
所以对于个人、公司预算有限、又想操作流畅丝滑的朋友来说,个人版永久免费、企业标准版永久免费的国产CrownCAD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CrownCAD是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平台,也就是说把软件搬到了云端(和网盘文件存储在云端一个意思),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不需要你安装10多G的客户端,只需要你打开浏览器即可进行产品设计和协同分享,这就意味着你的手机和平板也可以查看和操作建模!
很多朋友只要提国产,首先质疑的就是功能、稳定性、使用效率,然而从我的试用结果来看,CrownCAD似乎做的还不错。
功能性方面,CrownCAD对标的是SolidWorks,包括在产品导航、自顶向下设计(TOP DOWN)、圆角智能化、钣金设计、管路设计、GB工程图创建、工程图导入、大型装配体处理、数据管理与协同设计、曲线曲面等功能,且目前达到了绝大部分的功能覆盖,完全适用于通用机械、产品设计行业。
稳定性和使用效率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流的两个几何内核是达索ACIS和西门子Parasolid。而CrownCAD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自主“三维几何建模引擎DGM”和“几何约束求解器DCS”的三维CAD软件。
应一些大型企业的要求,CrownCAD与Parasolid和Acis内核进行了对标,通过多轮的测试,与西门子Parasolid接近,略快于达索ACIS。
试了一下大型装配体,确实比在SolidWorks上丝滑流畅多了,只要会用SolidWorks,很快就能上手CrownCAD。据说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测试和保障,和很多高校和职业技能大赛都有合作。
我说再多不如大家亲手试一下,看看效果到底如何,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工具被搬到云端,对开发商来说可以遏制盗版,对我们用户来说,可以显著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信创电脑,都是Linux系统,而SolidWorks又没有Linux版本,所以打开网页用CrownCAD再合适不过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