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習慣一些超級英雄電影在綠幕前完成『擺拍』的時候,同樣也應該接受AI技術的介入。」法學博士、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楊吉介紹,目前AI技術已在影視產業劇本創作、概念設計、市場預測以及拍攝和後期製作階段得以應用。在他看來,人類與機器「搶飯碗」的競賽已然開始,但有利於影視產業降本增效。「它勢必會減少一些崗位,提升單位人工的生產力和效能。例如,可以通過採用3D人體掃描等方法來捕捉演員肖像,從而創建生成式AI合成的數字人。這類圖像用於後期製作,可準確替換演員的臉部或創建電影替身。」
廣東廣播電視台元宇宙項目藝術總監黃健表示,OpenAI推出的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被視為「顛覆性」的存在。「AI使得視頻內容創作會變得便捷和多樣化。不管是短視頻、中長視頻還是工業化的影視內容,都能快速生成,這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是福音。」
但楊吉表示,AI技術應用於影視產業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當前學界對AI的運營主要聚焦在版權侵權和傳播及科技倫理問題。以文生視頻模型來說,AI工具雖然大概率在項目前期使用,但如果某個有趣的概念角色或場景真的被選中用於實拍,依然面臨侵權索賠和版權保護追溯的風險。」
大公報記者王莉、胡若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