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7-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及佔比
自2016年起,國家便制定了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戰略,積極推動重要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2022年,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家戰略的指引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改變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方式、產業發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據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指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首次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達到50.2萬億元,按年增長10.3%;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也上升,首次超過四成,達到41.5%,可見中國數字經濟進一步實現量的合理增長,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顯。同時,數字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達到10.5%、24%及44.7%,按年分別提升0.4、1.2、1.6個百分點,其中二產與三產滲透率增幅差距進一步收窄,形成服務業和工業數字化共同驅動發展格局,促進數字經濟質的有效提升。
而作為提升數字經濟效率的有效方式,共享平台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作用越來越大,可以說,共享平台帶來的數字經濟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已處處可見,也在持續擴大。國家信息中心共享經濟研究中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3年)》便指出,2022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8萬億元,按年增長3.9%。
不過,在共享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期,內外部壓力仍存,實現高質量發展充滿挑戰,共享經濟的市場結構也悄然在新形勢下出現變化,像交通出行、共享住宿、共享辦公這些傳統的狹義共享經濟領域,於2022年的交易額分別按年倒退-14.2%、-24.3%、-37.7%;但另一方面,縱使國內外環境複雜嚴峻,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卻不能忽視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底氣」。
「底氣」何來?生活服務、生產能力和知識技能這三個共享經濟領域於2022年的市場規模達到1.8萬億元、1.2萬億元及4806億元,位居眾領域前三位,按年增速分別有8.4%、1.5%及5.9%。撇除生活服務領域,生產能力和知識技能都是與產業型共享經濟息息相關的領域,這兩大領域的市場規模增長,正好說明了隨着數字技術的廣泛使用,共享經濟正朝着「大共享」方向邁進。
間接定價無形資產
何謂「大共享」?過去我們所接觸到的共享類產品,例如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是「物理層面」的共享類產品,這類狹義的共享類產品,促成的交易都需要依託互聯網平台進行直接定價和直接交易。在這種傳統共享經濟模式下,知識產權、企業家影響力、市場資源等對生產十分重要的要素,因為看不見摸不着,就很難實現直接定價。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很容易確定一程網約車的車程價格,但卻不能為愛迪生的知識和創新能力去定一個價格;我們很清楚能用多少金錢去購買充電寶的充電服務,卻不可能知道能以什麼價格買到任正非的企業家精神。而我們要承認,像愛迪生的創新能力、任正非的企業家影響力,雖然沒法直接定價,但卻是重要的商業要素。
大共享平台就是在廣義的共享經濟模式之下,將商業生態中的信息化能力、市場、商機等各個層面,通過間接定價的方式促成這些核心要素的交易,讓這些從前沒有辦法自由交互的各類資源得到共享,並在共享領域逐漸變成領導品牌,從而實現提高社會效率與生產價值。
再者,正因大共享平台能讓過去難以定價交易的要素變成可能,便能打破行業賽道與市場區域的籓籬,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對於社會而言,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可持續發展,對於企業而言,則可通過大共享平台鏈接到更多資源,實現自我發展,對於國家戰略而言,大共享平台也能在提升數字經濟效率,深挖共享經濟潛力,擴大更廣闊市場方面提供了更高效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