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体赛事结束、与在津朋友访张学良故居期间碰到两位同学,问其来津原因,原是参加大赛。但交流期间,学生很神秘又很殷切地恳求我们不要说他们是来参赛的,因为“老师不让说”,因为“有政治风险”。
这个大赛曾经是国内最大的赛事,也是全球最大的创业赛事平台。为了鼓励各高校重视这一赛事,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类评估指标中都有赛事成绩相应的权重。各高校对闯进决赛更是趋之若鹜,对参赛师生有各种奖励:支撑破格、保研免试、升本直通、现金重奖。部分高校,对国赛金奖项目给予了200万元的奖励。
这两位同学所在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过去也是卷进这个赛事的非常积极的高校之一。老师向学生传递的态度,让人内心沉重。
事实上,这位老师的观点和担忧,目前正弥漫在教育界的很多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被问到“创新创业教育还会不会被重视”、“双创以后还提不提”、“创业大赛以后还办不办”等类似的问题不低于100次。每一次耐心分析的同时,内心充满焦灼。
疾呼
在我的观念中,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还会不会被重视,就跟市场经济还要不要搞、要不要继续完善是一类的问题,本身就不该成为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重视创新创业,不是某位领导的一人主张,而是领导集体的共同认知。
重视创新创业促进社会系统组织间融合、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40余年,我们停留在当前这个阶段、这个层次已经有一段时间。原因虽然复杂,但事实上有一条主线——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单位”意识、“单位”惯性,还是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看问题,看不到社会、看不到系统。这导致各自为政、自说自话、难以融通。
创新创业,无论从实践层面、监管层面,抑或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层面,都不能目光狭隘、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挖沟筑墙。在推动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会培育参与者的融合意识、融通能力,推动政策的全面性、提高公务人员的责任感,进而引导和保护了社会的活跃度、创新性。
在教育层面更加如此。在市场化较为充分的国家,教育与市场的接轨比较彻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来就较多地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业教育(或者说是大学教育)与创业教育、与市场、与需求是有效“融合”的。这样的环境下办教育、谈教育,你会发现我们的很多困扰根本就不存在——不用谈“专创融合”、不用争论“创新创业教育该不该”,甚至不用谈“课程思政”、学生的集体抑郁现象似乎也没有这么严重。
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也或许做得太多了,我们把教学、管理、服务如何精细化地分开,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都开发成了课程,都有了负责人、负责团队,但似乎依然搞不好,为什么?
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完整的认知,人的成长必须在完整、真实的场景中。任何撕裂的场景,都可能造成撕裂的认知,培养出无法适应完整的、真实的社会场景的人。
如果您有一样的观察,你就一定像我一样感受到当前的教育形势非常危急。我们要赶紧找融合的手段、融合的场景,去造就完整认知、能幸福生活的年轻人。
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是它可以融合所有教育诉求中所需要的一切场景,而且都是真实的。
我们想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你会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观察社会痛点和需求,责任意识会不断增强;在创新产品和服务中,就推动了产业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团队协作中,就形成了集体意识、协作能力。
我们想要消除心理健康危机。你会发现,学生从寻找创新创业的课题开始,兴趣就开始被激发。当他们开始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的时候,他们就被各种任务追着跑,日程饱满、内心充实,心理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我有很多这样的个案,也欢迎有兴趣的研究者联系我。
我们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你会发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生每天都在主动发现问题、积极面对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快速成长,也实现了自我驱动式的成长,学习能力自然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我们想要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你会发现,你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创业,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个行业内专业知识的学习。反过来,创新创业,就是专业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方式——这就是专创融合(我开发了基于专创融合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创业项目培育的完整方法论,欢迎联系交流)。
判断
创新创业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石,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是个人成长的最快路径。重视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社会活力的关键,是助力改革向深水区迈进的抓手,也是国际主流做法。如果您有这样的判断,您就不用担心“双创熄火”、“创业教育不再提”。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探索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创业文化活动、创业孵化、创业扶持政策、专创融合、创业大赛。现在的探索,成果还很少、层次还很浅,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被过度干扰,更不能过度解读一些无关的政治现象。
反过来,如果您是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看问题,您就应该继续坚定地走在以创新创业为代表的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具体到本届大赛,在赛事名称的改动上,给社会、给教育主体、教育从业者太多解读的空间,这种现象实属遗憾。但这与我们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寻求更好的教育模式毫无关系。
因此,创新创业的政策不会停、不能停,创新创业教育会继续被重视,创业大赛也依然会继续。没有了创业的“创新大赛”,无处不在,但哪个大赛能够产生真正的创新成果呢?
这就是我的判断。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