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收获》微信专稿 | 韩松落:“我们一直低估了这种寻找确认和回应的欲望”——关于《鱼缸与霞光》

韩松落,70年代人,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散文》《大家》《天涯》《小说界》等。2004年开始专栏写作,在百余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春山夜行》《为了报仇看电影》等,以及由星外星唱片公司策划、制作和发行音乐专辑《靠记忆过冬的鸟:韩松落作品集》。出镜《跟着唐诗去旅行》《中国这么美》《文学的日常》等纪录片。多项电影奖评审。《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

2023-6《收获》

中篇《鱼缸与霞光》(韩松落)

一九九六年七月,一位西部工厂的工人失踪。几乎同时,厂区有人被鱼缸制造的低频噪音困扰,有人陷入青春期的抑郁之中。细碎的人和事、时间和天气,也会搅拌在一起,像在湖面投下了石子,最终激起长久的涟漪和回声。封闭的城或封闭的鱼缸中,也有幽微的心灵波动,拧成四下探寻的音波,寻找共振,寻找出路,就像故事里挂在自行车上的野菊花环。这是唯一的浪漫。

创作谈

关于《鱼缸与霞光》

韩松落

去年冬天,静默尾声,我用十天时间,完成小说《写给雷米杨的情歌》。《情歌》即将收尾的时候,一个出走者的形象突然出现,遇到这种溢出,并不容易,我立刻捉住他,把他写进《情歌》里,又觉得意犹未尽,在写完《情歌》后,用他的形象作为起点,开始写《鱼缸与霞光》。

第一稿只用了五天,放置一段时间后,简单修改,交给吴越老师,根据她提出的意见,做了三次修改。为了让我看待这个故事的眼光更客观,每次修改后,我都把它刻意放置一两个月,等到热情冷却后,再次进行修改。

我的小说,通常会有两个结构,小说应有的结构之外,还会有个精神结构。两个结构同步生发,互相滋养、博弈和矫正。这篇小说最初的观念起点,其实来自铃木光司的《环界》,这部小说另外一个名字叫《午夜凶铃》,但我更愿意接受它作为科幻小说的这一面,也就是用“环界”这个观念来包装的这一面。我想小小讨论一下的是,现代社会里,肉身的人,是如何化为虚拟世界里的信号或者符号,开始病毒式传播,并且寻找共振的。一个独特的个体,或者一个近乎cult的观念,一个小众的亚文化,一旦产生大规模的“感染”,会不会有新的集体化的风险。就像《环界》里,那些科学家的担忧:贞子以她强有力的特性,扩展了她的生存空间,获得了不断复制的机会,但当全世界都是贞子,新的风险就在埋伏了。

当然,这篇小说里,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出走”。我对2000年以来的“出走文化”对青年的影响非常感兴趣,也写过关于“出走文化”(电影和文学)的简评。我承认我也在一闪念间,想到过曹卫东老师主编的《德国青年运动》,和詹姆斯·C·斯科特的著作,就是比较遗憾,在小说写好后,才读到伊恩·哈金的《疯狂旅行者》。但“出走”只是外壳,换成做生意、写作、拍短视频,甚至对玲娜贝儿的热爱,一样成立。

有一部分的修改,采用了比较特别的方式。小说里写到的心理咨询师刘茵老师,是真实存在的,是我现实中的朋友。在第一稿中,我把刘茵老师写进去,但把刘茵和“我”的互动空了出来,然后请刘茵老师看了小说,让她对故事里的来访者进行分析,最后把她的分析加了进去,并根据她的分析,重新梳理了人物的心理脉络。

刘茵老师给出了精到的分析,也从她的角度评价了这篇小说中,人的处境: “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的细腻幽微独特的情绪感受,在封闭标准统一的外部环境中,无法得到确认和回应,最后要通过一些隐秘的暗号,觉察到其他跟自己一样境遇的个体的存在,才慢慢确定了自己不是异类,不是孤独一人。”

我们一直低估了这种寻找确认和回应的欲望,不知道它是何等强大,这种欲望无处不在,一如《鱼缸与霞光》里,嗡嗡作响的鱼缸,挂在自行车把上的野菊花。《星际穿越》里,那个穿越几个维度的空间的入口,或许也就挂在一辆自行车的车把上,以蓝色野菊花的形象存在。(完)

《收获》微店

我们选择作品,你选择我们

《收获》创刊于1957年,

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山水长卷

2024年《收获》,出版6本双月刊+4卷长篇专号

2024年,让《收获》陪伴你的三种路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u2Q0XghpRXE0N1nOe9mnj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