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多数的外媒眼中,对中国企业的定义都不太好。
一方面,是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实力有自信心,毕竟在以前我们确实在半导体领域、汽车领域等多领域中和他们保持了一定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他们历来有惯性的傲慢,总觉得我们的企业实力不如他们,哪怕时过境迁这个固有的思维也很难改变。
然而,韩国媒体却突然发声:中国企业他们已经惹不起了。
他们认为在美国不断行使技术霸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止步。例如说在电池企业上,全球第第一大和第二大电池制造商都来自中国市场。而在自主研发的投入上,中国的企业数量年年飙升,反而韩国的企业在减少。因此,他们认为韩国的企业不应该继续以前的傲慢态度,而是要接受现实,以及不断的提升自身实力,才足以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上和中国企业竞争。
能够看到韩国媒体有这一番肺腑之言,还真的是相当不容易。毕竟在过去,汽车行业、电池行业以及半导体行业,韩国媒体都一向看不起中国的企业,现如今陡然改变态度还真的让人不是很适应。不过,韩国媒体这个态度倒不是例外,因为美国媒体在不久前,也对大陆的半导体进行了真正的一次不站立场的从事实出发的评价。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现在已经在不少外媒的眼中改变了形象,而这源于我们自己技术实力的强大。
但并不是每一个媒体以及国家,都会坦然的接受现实,其中欧盟就是一个例外。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增速发展的现在,欧盟坐不住了,开始对进入到欧洲市场的车企进行反补贴的调查。其中抽样调查的3家都是中国的企业。虽然他们一直强调并非是针对大陆的企业,与此同时他们也表示只是为了保护欧洲的车企。
但我们包括欧洲的车企都很清楚,他们就是想借此手段来拖延中国车企的发展速度。可现实是,他们在自身竞争实力上已经不足了,继续过度的保护只会让欧洲的车企更难有市场。
只可惜,欧盟并不愿意清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当下并不认可中国企业的实力,也不认为中国企业已经惹不起了。反而,想要和老美一样,通过过度的保护来让所谓的技术霸权继续生效。但就个人看来,他们还不如学学韩国的企业,在充分认知到自己不足的时候,贬低和拖延速度已经不是关键了,关键在于要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在未来全球化竞争中生存下来。
当然了,就算我们成为了外媒口中不好惹的企业,也不能过于骄傲。要知道不少的外来企业走到现如今这一步,就是因为过于傲慢的态度,认为自己的技术实力不会被超越。
但实际上,士别三日就该刮目相看,每一个潜在的对手都有可能成为强大的竞争者。这样的观点放在现在很多人对印度制造的“嘲讽”背景下,是最合适不过了。我们并不排除印度的未来也可能成为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保证自己的竞争力。
对此,你们是怎么看呢?欢迎对此进行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