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北京海底捞20周年庆正式拉开序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海底捞优化调整了区域管理和教练制,赋予区域更大的自主权,店长和区域教练可以根据本地化需求去调整产品和服务。
2004年7月,大慧寺附近,海底捞在北京的第一家店正式开张。从最初的两层楼、六十张桌子,到后来顾客在门前排起长队,不断开拓新店,海底捞通过引进变脸、优化麻酱味道、完善美甲服务等细节,一桌一桌“抓”顾客。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不懈的业务创新,终于让海底捞在北京火了起来。如今,海底捞在北京已经拥有70余家门店。
在相伴的20年里,海底捞越来越懂北京,越来越善于融入北京的生活。今年从推出糖葫芦到准备更适合北京消费者口味的梨汤和菊花茶,从准备啤酒小龙虾等宵夜到举办“剥虾PK赛”“悲伤蛙猜拳”等活动,均在积极融入北京消费者的生活。近期,海底捞为了庆祝进入北京市场20周年,还把“糖人”师傅请进餐厅。北京地区餐厅里出现的“糖人”是海底捞组织变革,完善区域化创新的缩影。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上半年,海底捞优化调整了区域管理和教练制,由19位区域教练分别负责,能够结合区域情况行使更多的主导权,从而赋予区域更大的自主权深入洞察市场,紧抓消费者需求,助力整体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店长和区域教练可以根据本地化需求去调整产品和服务。
得益于组织架构的调整,上半年海底捞的各种个性化创新层出不穷。北京地区就根据当地顾客的消费喜好,先后上架了糖葫芦、糖人。这样针对顾客需求的创新,也陆续在海底捞全国门店体现。在演唱会门口开大巴接客人、在夜市摆摊儿、试点洗头服务等创新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此外,今年8月份,海底捞在深圳卓越店打造了全国海底捞首家牛肉工坊,鲜牛肉4小时配送到店,主打一牛10吃的系列新品。这样的个性化门店,会继续在其它的城市落地。
“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区域个性化,满足多元化用餐场景需求,根据顾客的消费需求、消费偏好,因城因地推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海底捞轮值COO邵志东表示,海底捞外送、数字化转型都始于北京,海底捞在北京发展的20年,是中式餐饮企业探索连锁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缩影。北京作为首都具有独特的经济和市场优势,是海底捞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实验良田。他还表示,未来海底捞将继续在北京区域进行连锁餐饮个性化发展的尝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