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仓储管理而言,仓储的规划对于多数人而言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仓储规划是物流规划中的一个子模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同的仓储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再根据不同的行业环境、设施环境等,又会有不同规划结果。
仓储规划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对供应链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在仓储规划中既要关注细节,也要更注意顶层设计,这些无疑对于设计者是不小的考验。
本文我们将分五个步骤系统讲述仓储规划的内容。
第一步:系统性看待供应链与仓储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步,我们要将供应链当成观察仓储的一个视角,充分理解我们的仓储在整个供应链当中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首先,这样有助于更加清晰理解当前所规划的节点在当前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可能出现什么风险,在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变,更具前瞻性。
其次,不同的仓储节点功能下的规划,所规划的要素参数一定不同,简单说,原料仓和成品仓中,流程要素大多一样,但是作业方式和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从全局的角度把仓储定位搞清楚,规避可能出现的偏差。
最后,物流活动是由供应链触发,那么在对当前仓储规划时,必然需要了解触发的原因,用技术化的语言的来说,就是要做好接口,将仓储模块化,当上游发生变化的时候,仓储这个模块,或者仓储里的子模块可以很好的去调整内部结构和过程。
第二步,分析存储对象特征
深刻理解仓储中的对象,核心对象主要是以存储的物料为主,仓库中的物料很多,有的会有数万种SKU,那么就得进行分类。分类方式有很多,可以按大小、也可以按品类、也可以按管理方式。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在于是理解仓储中的对象特征,才能进行最合理的规划。
对于分析存储对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从物理属性角度分析
分析物料的物理属性是对存储对象最基础性的认识,分析所要规划对象的外形特征,长、宽、高,便于容器和货位尺寸的规划,梳理存储对象所需要的存放条件的要求,比如温度要求、通风要求、消防要求、摆放要求等。
从不同的行业看,零售、化工、汽车零部件、医药、装备零部件等,无穷无尽的物料在某个仓库里存储和分拣,因此对于物料物理属性的分析是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看成是对一个静态环境的分析。
从数据角度分析
对仓储对象进行数据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分析环节,最通用的分析方式就是EIQ,基于前面的物料分类,然后对其按订单、物料(商品)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找出分类对象在一个动态环境中的特征。物料的进出作业可能存在季节性,存在高频次和低频次,每一天也存在多个波次。
对于数据特征分析的方法,根据仓储规划的需要,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处理来寻找特征,比如找到出入库数据的峰值、谷值、平均值或是一些表现频次的数据等。另一种是,需要用于仿真模型输入的分布函数,通常是通过概率统计得出,找到其发生的概率来进行模拟,评估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总之,通过相对详细的数据分析能帮助我们选址采用不同的仓储运作策略来进行操作。
从运作流程分析
在仓储规划中,对流程分析或配置是串连整个仓储活动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为了对仓储流程分析得更清晰,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流程的模型,分为多层级,第一层级是最主要的几个活动,比如入库、理货、上架、分拣等,第二层级就可以按对象进行细分,不同的物料对象分类下可能会用到不同的流程或活动,比如有的物料只用一次分拣,有的需要二次分拣,有的甚至是越库操作,所以要按具体活动分清楚,越是到精细化的仓储生产力评估就越要进行细分,因为每一个活动都会用到“资源”,产生成本。
第三步 仓储布局
仓储布局实际是对仓储内的所有对象进行重组,只是看精细程度。如果只是到大的功能区,那么可以将功能区作为对象进行拆分,将这些功能区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布置就可以完成简单的仓储布局。
目前流行的看法认为简单的应用SLP的布局方法对于仓储布局来说是不够的,至少还需要在上面增加逻辑结构。如果需要做精细化的仓储布局,甚至要进行货位详细设计,那相对会更复杂,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仓储会通过智能化的调度来实现仓储作业,这样的仓储的布局会更加灵活,完全颠覆之前的布局方法。
如果仓储布局里面对象拆分得越细,要求的效率越高,那么随机存储、货到人拣选这样的智能化方式会广泛应用,这样布局的方法会更多的使用启发式的算法来去寻优解决。当然,当前大多数的布局方法还是比较粗放,但也需要理解如何进行更加精细和有效的布局。
第四步 评估规划
系统性评估是仓储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里需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待仓储规划,也只有把仓储作为一个“系统”,才能把最好的解释仓储规划的所有逻辑。
从排队论的角度看仓储系统,从作业流程的角度,把流程作业中人、设备、功能区等看成是服务台,仓储中需要处理的货物形成队列,将服务台串联,上一个流程完成的作业量,到下一个流程又形成了新的队列,那么这就是系统,有输入也有输出。通过仿真模拟作业过程中人、设施、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也就是忙闲程度,这样就可以从仿真的角度对所规划的仓储系统进行生产力评估。
在进行系统评估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评估的内容选择指标,完整的仓储评估指标会有上百个,不一定每个规划中都会关注所有的内容,会根据运作环境、功能需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构建需要评估的指标体系。
第五步 设备配置与信息化
仓储规划最后肯定是需要落地实施,所以还需要考虑到操作中所需要的设备配置和信息化需求,在规划中将流程进行细分,设备和信息化都按照流程中的操作需求进行匹配,并在系统评估的时候选出最佳方案。
设备配置
按仓储规划规划的模型中将仓储流程进行细分后,每一步操作都会按照流程活动进行,从系统模型的角度看,设备的操作无非是在处理“数据”,这个数据可以是“托”,也可以是“方”或是其他的物流单位。设备的配置根据规划的需求,有的规划有明确的预算,那把预算作为约束,来进行最优化配置,如果仓储追求示范效应,那么可以参考智能化的标准来在合理范围内进行配置。总之,根据作业要求、高效的运作、合理的成本来对设备的配置进行约束,追求用科学的方式来配置设备。
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需求也是仓储规划中的必备要素,现在大多数的仓储都有信息化工具,只是工具的功能是不是更加的方便和符合现代化物流管理的要求,但随着现在数字化供应链的推广,对于仓储的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论是从上下游模块间的对接,还是在数字化决策支持,以及可视化管理方面都在不断迭代。
因此从仓储流程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考虑整个仓储的功能定位,首先要对信息化需求做一个完整的架构,覆盖哪些模块,交付哪些数据,达到什么样的管理要求。然后再对功能进行配置,与业务场景结合,这样才实现有一个既实用又具有扩展性和战略性考虑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我们可以较为科学开展仓储规划工作,避免生搬硬套某个方案最终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同时,在经历过一次系统性的仓储规划以后,我们还可以加深对于仓储以及供应链的整体认识,丰富我们的行业经验,提高我们在平时的管理水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