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学院教授过去的三大职能,“教学”、“服务”、“研究”的内涵,将都发展重大的变化。
文|魏航*
上篇谈到, 尽管自2018年开始徐淑英教授和陈方若院长在推动实践上要么大声疾呼,要么积极行动,但是可以说其实收效甚微。
然而,GPT技术将逐步拥有过去商学院教授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正是因为GPT拥有了这些能力,将迫使商学院教授进行改变。这样的改变就是贴近实践、拥抱实践、热爱实践。只有以实践为核心,商学院教授才能够继续拥有GPT所无法拥有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对此,核心准则将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用于实践”。
未来已来,改变商学院教授们未来发展方向的不是我们的著名专家们,不是我们的院长们,也不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却是来自于完全不属于商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技术”,这样的新技术将会毫无情感态度的将我们推向我们必须改变的境地。
对于商学院的教授们,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拥抱技术,拥抱实践,才能够拥抱明天。那么如何能够让商学院教授们去“拥抱技术,拥抱实践”?商学院教授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去“拥抱技术,拥抱实践”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呢?“新型商学院教授”应该是管理思想思辨者、管理价值的塑造者、实践活动的领导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与讨论者。
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与讨论者。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大部分课程的“”已经不需要教师进行实地实时的进行课程教学了。但是,标准版的内容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同时还存在多样性的缺陷。
一方面因为管理是一种科学,科学部分的模型、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进行训练;但是,另一方面管理还是一种艺术,艺术部分的沟通、协调、组织,不完全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就可以掌握。
因此,“新型商学院教授”应该具备与学生进行深入课程内容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需要为此,专门设计,这样的“新型讨论课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以核心管理知识点为中心,深入讨论核心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
2 以管理理论的多样性为中心,深入讨论不同管理理论的差异,讨论不同管理理论的原始逻辑,讨论不同管理理论的特色特点。
因此,如何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标准版课程内容”之外,互补式的设计“新型讨论课程”,将会是未来“新型商学院教授”的第一个核心任务。
实践活动的领导者。因为有了人工智能,传统的案例教学必须进行改变,内嵌于相应的课程内容中,以理论结合“虚拟场景”进行实践应用,用游戏式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方法、技术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应用。
但是,“虚拟场景”的应用,毕竟无法替代“真实实践场景”。因此,如何在“虚拟实践场景”之外,互补式的设计“真实实践场景”,进行真实的商业场景的实验,以及对已有商学理论的检验,将会是未来“新型商学院教授”的第二个核心任务。
商业价值的塑造者。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商学院的教授、学生不需要被限定于教室中进行授课,不要被限制在一个简单的空间中。通过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商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下进行学习、交流、互动。
同时,“标准版课程内容”又解放了商学院教授大量的授课时间。尤其是目前,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面临多重危机,因此,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塑造新的商业价值体系,商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成为新的使命。因此,如何在“专业知识”之外,互补式的设计“管理价值伦理”,将会是未来“新型商学院教授”的第三个核心任务。
管理思想的思辨者。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商学院的教授解放了商学院教授大量的授课时间。因此,商学院的教授可以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研究工作,同时,倒逼商学院教授的是,GPT对已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可能都超过一般的商学院教授。
那么,商学院的教授们,应该拥有的是“未知”的知识,是“探索中”的知识,是“未来型”的知识展望。这些“未知”、“探索中”、“未来型”的知识,都需要商学院教授结合实践、深入研究,在研究中理解“未知”、研究中理解“探索”、研究中理解“未来”。
同时,管理理论不仅是一种简单知识的堆砌,还是一种“智慧”。这就需要商学院的教授,对已有知识的提炼,形成管理“智慧”。因此,如何在“已有知识”之外,互补式的探索“未知知识”、提炼“管理智慧”,将会是未来“新型商学院教授”的第四个核心任务。
显然,作为商学院教授过去的三大职能,“教学”、“服务”、“研究”的内涵,将都发展重大的变化。
“新型商学院教授”的职能将会是“课程内容的讨论者、实践活动的领导者、商业价值的塑造者、管理思想思辨者”。传统的“教学”功能将会大量弱化,耦合式的、互补式的、多样式的“新型讨论课程”将需要大量开发,以与“标准版课程内容”进行耦合与互补。传统的“服务”功能将会大量改变,新型的“真实实践场景”的实践活动将会大量出现,以与“标准版课程内容”的理论、方法、技术进行耦合,形成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践的互动与印证,形成正向反馈。
传统的“研究”功能将会大量强化,由于GPT拥有了巨量的已有知识的集成,对于“未知”、“探索中”、“未来型”的知识的研究,将是商学院教授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未知型”的知识与已知的知识之间的思维碰撞,思辨讨论,将是商学院教授未来的一个核心工作。特别的,面对如今全球面临的“多重危机”,重新塑造有利于长远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商学院教授们应该积极加强和提升的素养。
相应地,对于“新型商学院教授”的考核,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样的考核内容可能是,社交式的“讨论课堂”、田野式的“实践活动”、前沿式的“探索研究”和思辨式的“价值探讨”。
这个过程中,基于GPT的理论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商学院教授”如何设计基于GPT的“讨论课堂”、“实践活动”、“探索研究”、“价值探讨”将是新的命题。当然,如何耦合与协同,如何进行演变和迭代,可能需要逐步摸索,需要逐步改变,需要逐步试验。面对未来已来的新形势,我们需要且行且看,且行且努力。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 常务副院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