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我第一次在博客发表非技术性文章,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前言
终于迎来了春节假期,我才有心情总结反思。从正式参加工作到现在,已有两年半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有些问题在我入行之初便潜藏心里,有些问题是积累了工作经验之后才慢慢涌现。它们萦绕在我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我上下求索,于前辈高人的经验中,找到了可行解。
天花板低
从我入行之初,身边的人便大多持这一观点:前端天花板低。诚然,从概率上讲,与后端、算法等相比,前端的天花板确实要低一些。天花板的定义包括:技术、职称、晋升机会、薪酬、头衔、成就、影响力等等。然而,那又怎么样呢?这只是概率问题,对于个体并不一定如此。前端里面也有厉害的,后端里面也有 CURD boy,算法里面也有调参 girl。关键是要先把自己的本行做好,而非做着这行,盼着那行。不过,如果你的目标是某厂 T11 的话,那你真得考虑一下转行了,因为某厂目前最高的前端才 T9。
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它需要的只是你在一个领域坚持不懈地专注下去,只需要选择一个不算太不靠谱的方向,然后专心致志地钻下去,最后必然能成为高手或绝顶高手。世上有很多成功带有偶然因素和运气成分或出身环境,但至少这一样,被无数人复制了无数遍,否则就不会存在学校和教育了。
出处:刘未鹏的《暗时间》第一章第二小节:《设计你的进度条》
我不敢说前端是最好的方向,但绝对是靠谱的方向。
进阶难
这是所有程序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我工作一年半之时,便开始有这么一种感觉:“技术基本面学得差不多了,日常业务需求也能轻松掌握,工作似乎不再有什么难度和挑战性,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走呢?”其实这就是初级工程师如何进阶到高级工程师的困扰。在计算机领域,多的是教人入门的教程,少的是指点人进阶的金玉良言。
掌握具体工作无关的方法或技能(演讲、PPT等);
让专业水平足够强;
对业务负责,而非对技术负责;
出处:2018,写给每一个焦虑和迷茫着的互联网人, By 黄有璨
青春饭
业内普遍认为程序员是青春饭,我一直不知道如何面对这种未来的焦虑,直到我看到孟岩老师的文章。一篇发表在十年前的文章,至今读起来依然是掷地有声。
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做开发技术的人按照其人生路线设计,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项事业上。这样的人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且有能力把技术当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事业。这里所说的事业是广义的,并不是说你非要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而是说你认可一件事情,比如促进人们交流和言论自由,带给大家更多娱乐,提升大众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国家国防实力,或者提升某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然后你能够以技术为手段,在这个事情上做出成绩。这种人做着自己认为值得一生投入的事情,愿意领略这一追求带来的人生起伏并且无怨无悔,我认为这是做技术的最高层次。第二类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组织和团队上。这种人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但是技术水平出色,而且综合素质突出,勇于变化,能够把技术当敲门砖进入某个优秀的团队,以团队的目标为目标,依据团队的需求而转型或者坚持,跟团队一起干出一番成绩。这类人有令人羡慕的职业背景,在大公司里高薪厚禄,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但是中年以后会经常自问到底做了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为自己过于风平浪静的人生感到惆怅。但总的来说,这个层次也是比较高的。第三种是把命运寄托在技术上。这种人有能力成为技术的专家,然后就希望奇货可居,待价而沽,把技能当商品出售谋求富足人生。这种人没有大的人生目标,不想把自己的命运跟企业和组织绑定在一起,也不愿意做什么改变,只是满足于技术高手的层面,寄希望于其技术专长能够长期值钱,有点投机主义者的意思。第四种是还处于出卖劳动力的阶段,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出处:技术路线的选择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 By 孟岩
想要获得持续性发展,还得争取当第一种或者第二种人。
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问题虽然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最终效果如何,仍需看自己的实践。附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工程师成长之路:工作1-3年工程师如何突破瓶颈期?, By 雷果国
前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By 众人的智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