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愚公搬代码 🏆《头衔》:华为云特约编辑,华为云云享专家,华为开发者专家,华为产品云测专家,CSDN博客专家,阿里云专家博主,腾讯云优秀博主,掘金优秀博主,51CTO博客专家等。 🏆《近期荣誉》:2022年CSDN博客之星TOP2,2022年华为云十佳博主等。
🏆《博客内容》:.NET、Java、Python、Go、Node、前端、IOS、Android、鸿蒙、Linux、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U3D游戏、小程序等相关领域知识。
🏆🎉欢迎 👍点赞✍评论⭐收藏
智能制造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制造模式,它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质量管理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和质量管理工具,实现了对产品制造全过程的监控和优化,提升了生产过程的精度和一致性,降低了生产中的人为因素和误差,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智能制造的质量管理涵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定、质量检验、过程监控、异常处理等环节,这些环节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艺制造时期。但是,在现代工业时代,质量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
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工业的发展主要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这个时期,机器制造、纺织业和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机器的普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商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19世纪工业革命的扩散使得工业化的足迹遍布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地。工业化的推进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同时也带来了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工会组织的发展。
20世纪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挑战,但科技的不断进步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等新技术使得生产效率又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改变了工人的就业和职业前景。
21世纪,工业生产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得生产和供应链更加复杂,但也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重要的议题,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工业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推动了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工业发展未来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工业发展将越来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和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新时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朱兰(Juran, Joseph M.)是质量管理领域的著名人物,他是20世纪质量管理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质量管理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如质量三步走、六西格玛等。朱兰还创立了国际质量奖——Juran奖,奖励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石川馨(Ishikawa, Kaoru)也是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质量管理大师”。他提出了诸如鱼骨图、七种质量工具、质量控制圆等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深刻地影响了质量管理领域。石川馨还创立了石川质量奖,奖励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朱兰的三个质量要素是: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戴明环(PDCA)是因美国质量专家戴明而命名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指持续改进的一个循环,由四个阶段组成:
这个循环一直进行下去,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达到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在各种领域中广泛应用,如生产、服务、管理、教育和医疗等。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以数据和统计为基础的品质管理方法,旨在改进业务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减少浪费和成本。此方法源于1980年代日本工业界中实践并扩散开来,现在成为全球范围内工业界所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收集、分析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实施改进措施以提高业务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它强调数据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以实证数据为基础,使管理过程更加可控、准确和可预测。
以下来源于百度百科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多。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小,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210~66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已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界定: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改进: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控制: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六西格玛管理法还强调了持续改善和客户导向的思想。通过专注于客户需求、持续改善和流程效率,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和质量,以此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和企业绩效的提升。
在实践中,六西格玛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组织,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政府部门、医疗保健等,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
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哲学和方法论,旨在通过最小化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它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精益生产强调通过精益思维和协作实现持续改进,涉及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通过将价值流程分解为单独的步骤,精益生产方法可以帮助生产商识别和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并优化生产过程。
精益生产包括以下方法和步骤:
传统的质量管理七大工具是指以上提到的流程图、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鱼骨图、帕累托图和检查表。这些工具主要用于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决策,帮助质量管理人员找出问题、确定原因和改进措施。
而在当前质量管理的新趋势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工具或方法,也被称为“新质量管理七大工具”。以下是其中一些工具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