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网络操作系统(ONOS)在2015年一年当中发布了五次代码版本,每个版本的名称以一种鸟的名字命名。这次的版本是EMU,它能够提高平台的性能,例如IP组播、SDN-IP、关键的用例包括CORD,服务
限于某些原因 F-Stack 项目之前是未对 IPv6 进行支持的,随着 IPv6 需求的增多,近期对 IPv6 进行了支持。本文将简单介绍 F-Stack 支持 IPv6 所做的修改,如何使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F-Stack 如何支持 IPv6 以下所列为 F-Stack 支持 IPv6 所进行的修改,具体改动细节可查看 github 相关 commits。 F-Stack 框架支持 在 Makefile 中定义 IPv6 相关的宏INET6及需要包含编译的文件NETINET6_SRC
好多开发者,问我们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设计轻量级RTSP服务?轻量级RTSP服务,和RTSP服务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业务的容器需要在Kubernetes上运行ROS2,由于ROS2的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的通讯框架采用了组播的方式将消息分发给订阅者节点以提高效率。所以如果在一个 kubernetes 集群中部署多套ROS2,就会导致在ROS2之间的数据出现串流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组播数据路由到本地的loop回环网卡上。研究了下在Kubernetes CNI中默认插件中的loopback是没有这个支持的。要解决这个需求,需要简单小改下cni 的 loopback 插件,让其在为pod创建loop网卡时,将组播地址224.0.0.0转到的loop网卡。在开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学习下相关的知识。
为满足内网无纸化/电子教室等内网超低延迟需求,避免让用户配置单独的服务器,我们研发了轻量级RTSP服务开发包。
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诸如视频直播、网络教学等实时业务的广泛应用,多个接收者需要同时从一个或多个源节点接收相同的流媒体数据,网络传输的信息容量大大增加,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对这些应用需求,传统的点播技术,不仅对源节点资源和网络带宽的消耗很大,同时用户数量的扩展受到限制。比较而言,组播是一个很好的传输方案。由于传统网络中路由器需要预先配置,然后才可以动态支持组播订阅者的加入、离开操作和组播树的生成操作,并且传统网络中的路由器没有针对用户对带宽的大需求来动态选择传输路径,很容易造成链路拥塞,不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难以在传统网络中大规模部署。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17744.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我们都知道 DNS 大概是个什么东西,所有的域名与 IP 地址的对应关系都要靠它来翻译,就好像 IP 与 Mac 地址需要 ARP 这个协议一样,为了区别,我们称这样的 DNS 叫做 uDNS,也就是单播 DNS。
1月12日,Kube-OVN 1.9.0 版本正式发布,感谢社区小伙伴们在这段时间来的贡献和支持!
特别说明:本文于2015年基于OpenStack M版本发表于本人博客,现转发到公众号。因为时间关系,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已过时甚至不正确,请读者注意。
RV1106/RV1103模块或者开发板,做可视SIP网络广播(有点像可视门禁)还是非常合适的;
开发轻量级RTSP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某些场景下用户或开发者需要单独部署RTSP或RTMP服务的问题。这种服务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三步:在MySQL01数据库中创建一个ds_wp数据库,然后倒入 ds_wp.sql
每当大型活动和赛事来临, 对于视频平台来说, 高涨的不仅仅是人气, 还有大流量视频分发上的挑战,虽然有CDN平台,但流量突发,很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因为突发流量,骨干网就会有瓶颈,若是预估不准、CDN资源准备不足,还会伴有更严重的视频分发质量问题。 P2P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自古至今还没有那个系统可以宣称能很好地抗突发,除了P2P是一个例外,它宣称:看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众所周知,欲想P2P,必须得经过三步: 按照固定格式分割数据切片,这将是点对点对等网络相互分享的最小数据单元; 连接
IGMP是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totocol的简称,被称为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V4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
所有版本的IGMP 都支持ASM(Any-Source Multicast,任意信源组播)模型;IGMPv3 可以直接应用于SSM(Source-Specific Multicast,指定信源组播)模型,而IGMPv1 和IGMPv2 则需要在IGMP SSM Mapping 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应用于SSM 模型。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用于维护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组播组成员的协议,其功能主要是建立和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
ifconfig代表interface configuration,其用于查看和更改系统上网络接口的配置。
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工业网络的大量普及,工业以太网现场的规模逐步扩大,如图 1 网络,除了传统的工业控制设备外,例如高清摄像头等视频系统也会连接在现场的网络中。而类似高清摄像头等此类设备,数据流量很大,会占用大量的带宽,如果不对网络加以管理,有可能造成网络的堵塞,严重的影响通讯。
组播通信中,发送者将组播数据数据发送到特定的组播地址。要是组播报文最终能够到达接收者,需要某种机制使与连接潜在接收者网段的组播路由器能够了解到该网段内有哪些组播接收者,保证接收者可以加入到相应的组播中接收到数据。
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工业网络的大量普及,工业以太网现场的规模逐步扩大,除了传统的工业控制设备外,例如高清摄像头等视频系统也会连接在现场的网络中。而类似高清摄像头等此类设备,数据流量很大,会占用大量的带宽,如果不对网络加以管理,有可能造成网络的堵塞,严重的影响通讯。
有时候我们要控制套接字的行为(如修改缓冲区的大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控制套接字的选项了. 以下资料均从网上收集得到 getsockopt 和 setsockopt 获得套接口选项:
源特定组播除了要求网络端到端地支持网络组播和SSM 模式外,同时还要求网络和应用支持IGMP V3 协议栈。
General Routing Encapsulation,简称GRE,是一种三层V**封装技术。GRE可以对某些网络层协议(如IPX、Apple Talk、IP等)的报文进行封装,使封装后的报文能够在另一种网络中(如IPv4)传输,从而解决了跨越异种网络的报文传输问题。异种报文传输的通道称为Tunnel(隧道)。
作为 IPv4协议的替代,IPv6协议使用 128位的地址结构解决了 IP地址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一些特 性进行了优化处理。出现于 IPv4时代的组播技术,由于其有效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因此在 IPv6 中 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在IPv4中组播的地址范围是:224.0.0.0到239.255.255.255。
①IP多播(以前曾译为组播)已成为互联网的一个热门课题。目的:更好地支持一对多通信,网络中的带宽压力。
RV1106 SDK在使用build.sh kernel编译kernel内核的时候,会显示内核编译配置文件,以荣品的rv1106开发板为例:
BIERv6(Bit Index Exlicpit Replication IPv6 encapsulation,IPv6封装的比特位索引显式复制)是一种新型组播技术。BIERv6通过将组播报文目的节点的集合以比特串(BitString)的方式封装在报文头部发送给中间节点,从而使网络中间节点无需为每一条组播流建立组播分发树和保存流状态,仅需根据报文头部的比特串完成复制转发。BIERv6将BIER(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比特索引显式复制)与Native IPv6报文转发相结合,可以高效承载IPTV、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直播等组播业务。
注:最后有面试挑战,看看自己掌握了吗 文章目录 IP多播----只给有相同需求的路由器传信息 以看视频为例-----组播路由器支持--------运行组播协议的路由器 IP组播地址------多播组的设备都有一个组播组IP地址---------一群共同需求主机的相同标识-------看直播、腾讯回忆------给你一个组播地址--------------一个D类地址表示一个组播族------224.0.0.0---239.255.255.255---------源地址总是单播地址-------UDP最大努力
本文原题“百度直播消息服务架构实践”,由百度APP消息中台团队原创分享于“百度Geek说”公众号,为了让文章内容更通俗易懂,本次已做排版优化和内容重新划分,原文链接在文末。
① 单播 : 发送数据到 单个目的主机 , 每个 单播报文 都有一个 单播 IP 地址 作为目的地址 ;
首先声明一点,本blog提到的轻量级RTSP服务,类似于网络摄像头(IPC),而非传统意义的接受外部推流的RTSP服务器。
理论技术:TCP/IP协议族(四)ICMP和IGMP协议! 应该先说IP协议的,后来考虑到层次性,还是先把支撑协议介绍完在细说IP!因为IP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痛!呵呵! 一、ICMP协议 为什么要使用ICMP!使用ICMP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简单说下IP 不能做的!IP 不能提供差错控制和辅助机制(如:主机的管理和查询)! 为此,ICMP很好的承担了这个任务! ICMP是网际控制包协议,它的功能是:差错报告和查询 ICMP发送的ICMP包并不能直接交到下1层,必须在加IP的包头! ICMP
电信网强调对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OAM),本OAM性能监测体系用于针对IEEE1588v2规范确定的组播T-BC形成的时间同步网络。
利用组播技术可以方便的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对带宽和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
主要是介绍几款媒体常用软件,方便进行媒体类问题的定位分析,软件大部分是开源的,方便学习相关知识。
在前面的文件中,我们介绍了linux网络编程中与IP相关的知识和常用的函数总结,本文针对具体的UDP通信,来详细的介绍UDP通信的使用,包括UDP通信中的点对点通信,多播,广播等。
因特网上多播数据包的传输需要依靠多播路由器(一个路由器要想转发多播包,必须增加一些能够识别多播包的软件)
作为IP传输三种方式之一,组播指的是报文从一个源发出,被转发到一组特定的接收者,相同的报文在每条链路上最多有一份。相较于传统的单播和广播,组播可以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被广泛应用于IPTV、实时数据传送和多媒体会议等网络业务中。
如图是一个典型的SRv6部署案例,某运营商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服务。为防止DDoS攻击,访问数据中心的流量要到DDoS清洗中心进行流量清洗,清洗流量要经过骨干网。
作为IP传输三种方式之一,IP组播通信指的是IP报文从一个源发出,而被转发到一组特定的接收者。相较于传统的单播和广播,IP组播可以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在IPTV、实时数据传送和多媒体会议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udp不粘包 udp底层使用链式结构存储,没有像tcp一样合并存储区域,不需要处理粘包 广播 发送数据到255.255.255.255不经过路由器(有限广播) 组播 局部多播地址:224.0.0.0~224.0.0.255 预留多播地址:224.0.1.0~238.255.255.255 管理权限多播地址:239.0.0.0~239.255.255.255 比较重要的组播地址有: 224.0.0.1 - 网段中所有支持组播的主机 224.0.0.2 - 网段中所有支持组播的路由器 224.0.0.4
IGMP协议全称(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簇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在组播网络中,IGMP协议在最后一跳路由器与组播接收者间运行,通俗说即:“IGMP协议运行于主机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主要用于维护组播成员关系。”
为满足内网无纸化/电子教室等内网超低延迟需求,避免让用户配置单独的服务器,我们发布了轻量级RTSP服务模块,轻量级RTSP服务解决的核心痛点是避免用户或者开发者单独部署RTSP或者RTMP服务,实现本地的音视频数据(如摄像头、麦克风),编码后,汇聚到内置RTSP服务,对外提供可供拉流的RTSP URL,轻量级RTSP服务,适用于内网环境下,对并发要求不高的场景,支持H.264/H.265,支持RTSP鉴权、单播、组播模式,考虑到单个服务承载能力,我们支持同时创建多个RTSP服务,并支持获取当前RTSP服务会话连接数。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IP组播的原理,文章链接如下:https://blog.csdn.net/Adsjddjjej/article/details/126305279
前言:一直对组播这个概念迷迷糊糊,特别是交换机处理组播的方式,非常想搞懂但是懒癌发作。这几天终于耐心地看了下有关组播的资料,大致了解了一下同一广播域内组播的相关知识。组播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大部分,特别是组播路由这一块,知识点、名词非常多,要完全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海翎光电的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如有错误请提出,谢谢。还有,此文全部组播均为IPv4环境下的组播,IPv6的组播跟IPv4完全不同,请注意区分。
CentOS-6.4-minimal版中Apache-2.2.29与Tomcat-6.0.41实现集群 ---------------------------------------------------------------------------------------------------------------------- 本文建立在Apache-2.2.29与Tomcat-6.0.41实现负载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过程详见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9/107337.htm ---------------------------------------------------------------------------------------------------------------------- 几个术语 1)负载均衡 前端服务器(常常名为"负载均衡器","代理均衡器"或"反向代理")收到HTTP请求后,将请求分发到后端的不止一个"worker"的web服务器,由它们实际处理请求 2)会话复制 会话复制(即常说的Session共享)是一种机制,将客户端会话的整个状态原原本本复制到集群中的两个或多个服务器实例,以实现容错和故障切换功能 3)集群 集群由两个或多个Web服务器实例组成,这些服务器实例步调一致地工作,透明地处理客户端请求,客户端将一组服务器实例认为是单一实体服务 ---------------------------------------------------------------------------------------------------------------------- 几个区别 1)集群有别于分布式的解决方案,它采用的是每台服务器运行相同应用的策略,由负责均衡的服务器进行分流,这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并发量及吞吐量 2)由于集群服务需要在处理请求之间不断地进行会话复制,复制后的会话将会慢慢变得庞大,因此它的资源占用率是非常高的 如果在并发量大的应用中,复制的会话大小会变得相当大,而使用的总内存更是会迅速升高 3)集群的会话复制,增加了系统的高可用性,由于在每台服务器都保存有用户的Session信息 如果服务器群中某台宕机,应用可以自动切换到其它服务器上继续运行,而用户的信息不会丢失,这提高了应用的冗错性 4)实践证明,在各应用服务器之间不需要状态复制的情况下,负载均衡可以达到性能的线性增长及更高的并发需求 ---------------------------------------------------------------------------------------------------------------------- 配置集群的Tomcat实例的名称 这里jvmRoute属性值要与workers.properties中设置的节点名相同,该值将做为后缀添加在每个由该结点生成的jsessionid后面 而mod_jk正是根据jsessionid后面的后缀来确定一个请求应由哪一个结点来处理,这也是实现session_sticky的基本保证 [root@CentOS64 app]# vi /app/tomcat1/conf/server.xml (为<Engine/>节点增加jvmRoute属性,属性值为tomcat1) [root@CentOS64 app]# vi /app/tomcat2/conf/server.xml (为<Engine/>节点增加jvmRoute属性,属性值为tomcat2) [root@CentOS64 app]# vi /app/tomcat3/conf/server.xml (为<Engine/>节点增加jvmRoute属性,属性值为tomcat3) ---------------------------------------------------------------------------------------------------------------------- 配置集群参数 0)如果tomcat是放在不同机器上面的 那么直接取消注释tomcat/conf/server.xml中的<Cluster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ha.tcp.SimpleTcpCluster"/>即可 1)如果tomcat是放在同一机器上面的(参考http://tomcat.apache.org/tomcat-6.0-doc/cluster-howto.html) 此时就要修改<Cluster/>节点的默认配置,其默认配置如下 <Cluster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