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MPSoC Linux一般使用PetaLinux编译Linux系统,包括Linux内核、DTS、文件系统。
学习步骤如下: 1、Linux 基础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Linux文件系统 Linux常用命令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熟悉Linux服务能够独立安装Linux操作系统 能够熟练使用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 认识Linux系统的常用服务安装Linux操作系统 Linu
op或者eop支持将代码烧写到Nor flash或nand flash,而市面上的jlink只能将代码烧写到nor flash中。
前一阵子在公司移植Linux2.6到一块ARM11的开发板上,下面粗略讲讲移植Linux的一般过程。
linux内核版本:4.14 pcie转四路串口芯片:亚信的AX99100 linux内核里是没有这块芯片的驱动的,这里自己添加驱动进去进行编译。 1.从亚信官网下载该芯片的linux驱动https:
本文通过对Linux下串口驱动的分析。由最上层的C库,到操作系统系统调用层的封装,再到tty子系统的核心,再到一系列线路规程,再到最底层的硬件操作。
鸿蒙是一套完整的、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的操作系统,跟Windows、安卓、IOS类似。
这个问题就比较专业了,linux内核调试还是在调试内核驱动的时候用过,涉及的程度不是特别深,但是可以说下大致的思路,linux虽然贵为操作系统,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程序,既然是程序就能用debug的方式去调试,只不过由于环境的差异,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不尽相同,在linux下面常见的调试工具gdb,在windows上面更多的调试工具是界面化的,直接对应的中间变量的数值以及申请内存的地址都会直观的展示出来,在linux上主要是通过命令的方式查看,开始会觉得很不习惯,觉得很深奥,其实就是命令的行的使用也就是常见的几个命令。
鸿蒙是一套完整的、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的操作系统,跟Windows、安卓、IOS类似。 常见的错误观点是把鸿蒙跟Linux放在一起来对比,这不对:
注册了uart_driver、并调用uart_add_one_port后,它里面才注册console,在这之后才能使用printk。
上一篇分享的:从单片机工程师的角度看嵌入式Linux中有简单提到Linux的三大类驱动:
裸机开发通常指在没有操作系统支持的环境中直接在硬件上运行程序的开发。这种开发方式要求开发者直接与硬件交互,编写控制硬件的低级代码。这包括对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硬件的直接控制和管理。与基于操作系统的开发相比,裸机开发更加接近硬件层面,对硬件的了解和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但也允许开发者更精细地管理硬件资源和性能。
uboot 属于bootloader的一种,是用来引导启动内核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从flash中读出内核,放到内存中,启动内核
NXP 会从linux内核官网下载某个版本,然后将其移植到自己的 CPU上,测试成功后就会将其开放给NXP的CPU开发者。开发者下载 NXP 提供的 Linux 内核,然后将其移植到自己的产品上。
本文是“Linux内核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会以内核的核心功能为出发点,描述Linux内核的整体架构,以及架构之下主要的软件子系统。之后,会介绍Linux内核源文件的目录结构,并和各个软件子系统对应。
本篇介绍如何编译及下载uboot到ARM板子上。对于初学者有这么三个名词,分别是uboot、kernel和rootfs。这三个名词我刚开始接触是非常的困惑,现在随着使用增多稍微有一点点感觉。大家刚开始学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等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就会理解了。uboot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启动linux内核,因为CPU不能直接从块设备(如NAND/EMMC/SD卡)中执行代码,需要把块设备中的程序复制到内存中,而复制之前还需要进行很多初始化工作,如时钟、串口等;要想让CPU启动linux内核,只能通过另外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再把linux内核中代码复制到内存中,并执行这块内存中的代码,即可启动linux内核;一般情况下,我们把linux镜像储存在块设备中如SD卡、Nandflash等块设备中,首先执行uboot代码,在uboot中把块设备中的内核代码复制到某内存地址处,然后再执行这个地址,即可启动内核。
在RTOS中,本质也是去读写寄存器,但是需要有统一的驱动程序框架。 所以:RTOS驱动 = 驱动框架 + 硬件操作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嵌入式板卡中Linux系统是如何正确测试、使用的,其中内容包含有U-Boot编译、U-Boot命令和环境变量说明、Linux内核编译、xtra驱动编译、系统信息查询、程序开机自启动说明、NFS使用说明、TFTP使用说明、TFTP + NFS的系统启动测试说明、inux设备驱动说明等,其中案例源码部分公开。
一路摸爬滚打,时至今日,与心爱的TQ2440相伴已有一年,从当初的一无所知到今天的得心应手,其间经历的种种,实在难以言表。想起第一次在串口打出一个字符的时候,那种心情,简直激动得快要爆了,这里先将我学习ARM中的整个过程简单总结一下,以后再详细的针对每个知识点写写东西。希望对刚接触的朋友有个提示作用,也希望高手不吝赐教,给些学习建议,欢迎拍砖^_^。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说是ARM,其间涉及到别的知识也是需要很多时间去学习的,这里我就不列举了。
在线课堂:https://www.100ask.net/index(课程观看) 论 坛:http://bbs.100ask.net/(学术答疑) 开 发 板:https://100ask.taobao.com/ (淘宝) https://weidongshan.tmall.com/(天猫)
提醒:本文已有自动构建的项目支持,请移步到:再续【从零使用qemu模拟器搭建arm运行环境】
拿到一块YC2440(s3c2440)的开发板,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arm-linux系统开发步骤有了一些认识。就以开发这个开发板为例,arm-linux开发工作大概分4个部分
转载请标明原址:linux驱动最新面试题(面试题整理,含答案)_不忘初心-CSDN博客_linux驱动面试题
嵌入式岗位,是介于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之前的一个岗位。他的工作内容需要他既懂代码编写,也会硬件板子。
部分硬件设计中需要CPU完成对电路寄存器的配置,为了完成Zedboard对FPGA上部分寄存器的配置功能,可以在PS单元(处理器系统)上运行裸机程序(无操作系统支持)完成和PL单元(FPGA部分)的数据交互功能,此时PS单元更像单片机开发;另一种方法是PS单元运行Linux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完成对硬件寄存器的读写操作,并且Linux有着完整的网络协议栈支持,后续可拓展性更强,可以更好的发挥ZYNQ这种异构架构芯片的性能。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阐述Zedboard中FPGA和处理器互联总线与硬件设计和Zedboard处理器系统上嵌入式Linux的移植与通过驱动和应用程序简单配置FPGA寄存器的实现。上次介绍了没有操作系统下的驱动和应用程序开发,本文介绍带操作系统的驱动和应用程序开发。
学习初期最难找的就是找学习资料了,本贴精心汇总了一些嵌入式相关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编程语言、单片机、开源项目、物联网、操作系统、Linux等资源,并且在不断地更新中,致力于打造全网最全的嵌入式资料库。
分别是: 1、Makefile:分布在 Linux 内核源代码根目录及各层目录中,定义 Linux 内核的编译规则; 2、配置文件(config.in):给用户提供配置选择的功能; 3、配置工具:包括配置命令解释器(对配置脚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进行解释)和配置用户界面(提供基于字符界面、基于 Ncurses 图形界面以及基于 Xwindows 图形界面的用户配置界面,各自对应于 Make config、Make menuconfig 和 make xconfig)。
随着微服务的盛行、自动化运维技术的发展,我们测试管理测试环境的能力似乎在逐渐降低,而整个IT行业对于“W”型人才的需求确越来越高。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测试,我们是时候补一补我们的运维知识~
建立交叉开发环境 配置开发主机 移植bootloader linux内核移植 建立并烧写根文件系统到目标板 开发嵌入式应用程序 部署与配置系统 (1)建立交叉开发环境 开发主机的操作系统一般选用某一个发行版本号的linux系统,如RedHatlinux等。linux内核版本号能够依据项目的详细需求而定,如2.4内核或者2.6内核。选择定制安装或所有安装,通过网络下载对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比方arm-linux-gcc,arm-uclibc-gcc等),或者安装产品厂家提供的交叉编译器。 (2)配置开发主机 配置开发主机包含在开发主机上安装linux系统,配置交叉连接工具,如串口和网络接口。 (3)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 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公开源码的bootloader,依据自己详细芯片进行移植改动。
比起stm32来虽然没有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仿真调试器和生态资源,但毕竟价格便宜。
计算机开机是一个神秘的过程。我们只是按了开机键,就看到屏幕上的进度条或者一行行的输出,直到我们到达登录界面。然而,计算机开机又是个异常脆弱的过程,我们满心期望的登录界面可能并不会出现,而是一个命令行或者错误信息。了解计算机开机过程有助于我们修复开机可能出现的问题。
之前的几篇文章(从i.MX6ULL嵌入式Linux开发1-uboot移植初探起),介绍了嵌入式了Linux的系统移植(uboot、内核与根文件系统)以及使用MfgTool工具将系统烧写到板子的EMMC中。
计算机开机是一个神秘的过程。我们只是按了开机键,就看到屏幕上的进度条或者一行行的输出,直到我们到达登录界面。然而,计算机开机又是个异常脆弱的过程,我们满心期望的登录界面可能并不会出现,而是一个命令行或者错误信息。了解计算机开机过程有助于我们修复开机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初始阶段 当我们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自动从主板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读取其中所存储的程序。这一程序通常知道一些直接连接在主板上的硬件(硬盘,网络接口,键盘,串口,并口)。现在大部分的BIOS允许你从
不论是在工业控制中,还是在商业领域里,机器人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用于生产加工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到丰富大众生活的现代娱乐机器人,都与嵌入式系统密不可分。现有的大多数机器人,都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以8位和16位最为常见,其处理速度较低,没有操作系统,无法实现丰富的多任务功能,系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应用。 基于ARM9的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是在选定好的S3C2410平台上移植并配置Linux操作系统,针对平台和应用的特点,制作合适的文件系统,为机器人视觉系统构建稳定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其次编写应用程
本项目是基于全志V3S的随身终端(类似MP4),命名为V3S-PI,开发板使用四层板制作,全板采用0603电容电阻,相较于0402,制作更为方便,同时成本可压缩至100以内。
menuconfig是一套图像化配置工具,由ncurses库提供软件支持。ncurses库提供了一系列的函数以便使用者调用它们去生成基于文本的用户界面。 menuconfig本身的软件只负责提供menuconfig工作的这一套逻辑,比如说通过上下左右调整光标,Enter选中等,并不负责提供内容。menuconfig运行之后会读取Kconfig、读取/写入.config文件,Kconfig提供菜单项的内容,.config用来记录菜单项的选择值。 2.用法
之前在Linux系统移植时提到过LCD驱动,本篇来看下Linux设备树如何配置LCD驱动。
BootLoader的目标是正确调用内核的执行,由于大部分的BootLoader都依赖于CPU的体系结构。因此大部分的BootLoader都分为两个步骤启动。依赖于CPU体系结构(如设备初始化等)的代码都放在stage1。而stage2一般使用C语言实现,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代码的可移植性也提高。
有读者反馈,单看零碎的知识点,自己心中没底。还是看书更有框架一些,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书籍,书籍电子版我已经发到百度网盘群。
如何让Openharmony设备HDC接口(OTG接口)作为一个复合设备,实现HDC(HDC:鸿蒙设备连接器) + CDC ACM(USB 虚拟串口),而设备本身支持HDC。所以需要增加CDC ACM(USB 虚拟串口)。
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Uboot的文章。始终要相信一句话,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你也是大佬。
2、minor:表示次版本号,新增功能时才发生变化;一般奇数表示测试版,偶数表示生产版。
【CSDN 编者按】自去年苹果自研 M1 芯片发布之后,激发了无数用户的体验热情,与此同时,也吸引大批开发者在 M1 上开启探索模式。其中,国外一位资深操作系统移植专家 Hector Martin 发起了一项名为「Asahi Linux」项目,通过众筹的方式为苹果 M1 系列新机移植 Linux 系统。
5.14-rc6了,看起来5.14也快发布了。而我5.13的总结还没有写出,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搬砖的码农毫不相干,但在追求上进的工程师那里,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为了不忘却的纪念,我们列出5.13内核的10个激动人心的新特性。上集先谈4个:
学习嵌入式Linux时,各种程序比如Linux内核、你编写的驱动、应用,都需要在Linux机器下编译。但是很多人习惯在Windows下编写文档、编写程序、聊微信。正所谓在Windows下生活,在Linux下工作。难道我们需要2台电脑,一台装Windows、另一台装Linux?不,我们可以用虚拟机。在Windows电脑上安装虚拟机,在虚拟机里安装Linux。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