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防火墙原理与定义

防火墙原理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一种技术,它的作用是在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和不良网络行为侵害的同时,确保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网络。防火墙通过拦截和过滤来自外部网络的访问请求和响应,实现对网络访问权限的管控。通常情况下,防火墙被部署在网络的边界处,以拦截传入和传出的数据包。

防火墙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包过滤:防火墙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等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只允许满足条件的数据包通过,丢弃不符合条件数据包。
  2. 应用代理:防火墙代理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中的应用程序。通过建立映射关系,把外部用户访问内部应用的数据包转发到内部服务器,实现用户和内部应用之间相互隔离。
  3.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现代防火墙技术的一种。通过NAT地址转换,把内部网络中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进而实现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访问。这使得内部网络的安全性与外部网络的无关。
  4. 规则匹配:防火墙规则由一系列预定义的规则组成。包括数据包的匹配条件(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等)和优先级判断。防火墙根据匹配条件对数据包进行过滤与处理,优先级判断决定数据包的处理顺序。

防火墙定义

防火墙是指一种由硬件或软件设备组成的用于隔离、限制和管理网络通信的安全防御机制。通过对传入和传出的数据包进行过滤,确保只允许授权的数据包通过,并丢弃恶意数据包。防火墙可以帮助保护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并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常见的防火墙技术包括包过滤、应用代理、NAT地址转换和规则匹配等。防火墙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水平,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稳定。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Linux学习(2)——防火墙设置

    防火墙分类     (一)、包过滤防火墙。            数据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过滤逻辑,称为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lable,ACL)。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用的端口号和协议状态等因素,或他们的组合来确定是  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包过滤防火墙的优点是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处理速度快且易于维护。缺点是:非法访问一旦突破防火墙,即可对主机上的软件和配置漏洞进行攻击;数据包的源 地址、目的地址和IP的端口号都在数据包的头部,可以很轻易地伪造。“IP地址欺骗”是黑客针对该类型防火墙比较常用的攻击手段。       (二)、代理服务型防火墙             代理服务(proxy service)也称链路级网关或TCP通道。它是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其特点是将所有跨跃防火墙的网络通信链路 分为两段。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用户对某个站点的访问请求后就会检查请求是否符合控制规则。如果规则允许用户访问该站点,代理服务器就会替用户去那个站点取 回所需的信息,再转发给用户,内外网用户的访问都是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的“链接”来实现的,从而起到隔离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的作用。

    06

    完全图解8种防火墙类型,谁是你网络保卫队的首选?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实时连接,共享信息,完成业务交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的开放性也引发了安全的挑战。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等威胁迅速增加,使得网络安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议题。而在这场数字战场上,防火墙就如同坚固的城墙,稳固地守护着我们的数字世界,保护着我们的隐私、数据和财富。然而,防火墙并非一概而论,它分为多种类型,每种都有着独特的功能、优点和应用场景。让我们踏上探索之旅,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防火墙,揭示它们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至关重要性。

    03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