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代码会在结果中加1,可能是因为在代码中存在某个操作或逻辑导致了这个结果。为了更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查看具体的代码实现。
如果您可以提供代码片段,我们将更好地帮助您分析问题所在。
01、故事开始的地方——这段代码为什么会阻塞?...content log.Infof("audit in after content = %s", strconv.Itoa(content.i)) } } }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段代码的大致逻辑...这段代码开启了一个 goroutine,这个goroutine会向 in 通道中放入2000个 Content 对象,每个对象的 i 字段从0到1999。每放入一个对象都会记录日志。...你看出来这段代码为什么会阻塞了吗?...到这里,代码阻塞的原因已经全部提到了,我们来结合代码讲一讲: 1.
Stackoverlfow.com上有一篇有趣的讨论帖: 在这篇帖子里提到了如下的程序: 明明是在程序里使用了java.util.Ramdom()函数产生随机数,为什么每次打出的结果都是Hello world...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运行该程序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的原理啦~ 当然,关于这个话题,高手林立的Stackoverflow上是不缺乏懂行的专家和见解的。
考核内容: javascript 三元运算操作 题发散度: ★★★ 试题难度: ★★★ 解题思路: JavaScript三元运算符 表达式 : (expr1) ?...(expr2) : (expr3) 当条件表达式expr1为真(true)时执行表达式expr2,当它为假(false)时执行表达式expr3。...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是 "name is"+(name == 'abcd') //"name istrue" 结果是一个非空字符串,所以是 TRUE;会输出 张三 参考代码: 答案: C.
这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 Android 手机上复制 assets 里的文件夹到手机里,实际并没有拷贝完成,但代码总是显示成功,看了下代码,使用的是阿里云播放器 Android SDK 的 Demo 里的一个工具类...isSuccess = 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isSuccess = false; } } } 这段代码使用起来若不谨慎...的值被交叉覆盖,不可预期; 结果正确性:因为 Exception 全都被 catch 住了,这样如果 srcPath 是一个文件夹,递归调用方法自身后,最外层总是会将 isSuccess 设置为 true...,导致最终结果总是显示成功,而实际结果未知。...如果由我来写这段代码,我会做这样的修改: 将类改为工具类,公开的方法都是静态方法,不需要单例控制; 方法执行是否成功,由返回值、是否抛出异常来表示,不使用成员变量记录; 拷贝过程中,记录拷贝成功的文件列表
但是代码中: return this.data 这个data 明显不是 construct 中的data 而是 函数data; 这样是一个递归使用的死循环;一直无法出栈; 会报错 以上代码可以改为这样
1 初学者不要纠结“先学哪种语言”,这种时间花得很不值得,还不如随便挑一个语言,跳进去游几圈试试。...2 如果你不能用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特性写出好代码,那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也无济于事,你会写出同样差的代码。比如,你的 Java 代码写得很糟糕,那么换成 Go、Ruby,你的代码也会一样糟糕,甚至更差。...平时工作中我对 Ruby、Python、C++、和 Java 的熟练程度差不多,但是面试中使用 Ruby 或者 Python 答题,写代码的时间估计是那两者的一半。...如果你的数据访问模式写得很差,轻则代码性能一塌糊涂,重则引发 Bug,而涉及数据的问题,Bug 等级都比较高,后果可能很严重。...6 无论使用什么语言,工程师都应该能够基于这种语言搭建测试框架,写好测试代码和写业务代码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y_train = train[:,-1][:,-1] x_test = result[train_size:,:-1] y_test = result[train_size:,-1][:,-1]...))) model.add(Conv1D(filters=112, kernel_size=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relu', kernel_initializer...='uniform')) model.add(MaxPooling1D(pool_size=2, padding='valid')) model.add(Conv1D(filters=64..., kernel_size=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relu', kernel_initializer='uniform')) model.add(MaxPooling1D...model.predict(x_train) print(p1.shape) plt.plot(p1[:848],color='red', label='prediction on training
为什么有 40% 的几率获得钻石? 为什么只有 9% 的几率获得装备? 为什么才有 1% 的几率获得极品装备?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请和我一起走进今日说法 !...那我们得到的候选列表将是 {0, 1, 1,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然后通过 rand.Intn() ,获取一个随机数,就完成了,代码如下。...方案二、略显聪明 由于总权重为 15(1+2+4+8),我们可以生成一个 [0,15) 的随机整数,然后根据这个数字返回索引。代码如下。...直接遍历随机数减去权重,如果结果小于等于零,不就是我们要的结果下标吗?...我们的代码最终都是经过编译系统转换成可执行二进制文件。汇编阶段读取的是词法、语法单元输出的结果。而内联是编译器对词法、语法分析器对源代码做出的分析,然后产生二进制代码这个过程叫内联。
我一直以为-3>>1的结果是-1。所以打算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即0x3按位取反之后0xfffffffc再加一,即为0xfffffffd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的补码形式呢?...整型数字的移位(-3>>1为啥等于-2) 这里我们想确凿地弄清楚这个过程,只能借助汇编代码了。...方法即为: 准备好一段C代码 编译这段代码 反汇编可执行文件,查看汇编代码 因为我更擅长一点arm的汇编代码,所以需要在 https://www.linaro.org/downloads/上下载arm的交叉编译工具链...copies the original bit[31] of the register into the left-hand n bits of the result asr和lsr不同之处在于,asr指令会在移位之后
今天调试程序发现了个匪夷所思的事情,-1与string.length()比较永远是-1大,看下面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num<str.length()) { cout<<"-1<str.length()"; } else { cout=str.length...()"; } return 0; } 输出的结果是:-1>=str.length(),这看起来似乎很是离奇,改成下面的代码看看: #include #include=str.length()"; } return 0; } 这回输出的是-1<str.length() 这两段程序看似应该输出一样的结果,可是实际却不是,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之前自己写的一篇博客...()会被转换成int类型,到时候就是-1和一个int类型的变量比较,结果就是我们想要的正常结果了。
当我们从某种容器中随机选择一个元素,每个元素被选中的机会并不相等,而是由相对“权重”(或概率)被选中的,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有“偏心”的得到某种随机结果。...然后通过 rand.Intn() ,获取一个随机数,就完成了,代码如下。...由于总权重为 15(1+2+4+8),我们可以生成一个 [0,15) 的随机整数,然后根据这个数字返回索引。代码如下。...但是我们必须写很多的 if else 代码,这看起来太难看了,为了避免编写过多的 if else 代码,衍生出了方案三。 不必将 r 与所有的范围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依次减去总权重,任何时候结果小于等于零,我们就可以返回它。这种方法可以叫做放弃临时名单。
在Python中,你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 2 == 2 > 1 True >>> (2 == 2) > 1 False >>> 2 == (2 > 1) False 为什么会出现 2=...=2>1的结果为True?...如果说这是运算符的优先级问题,那么后两个式子为什么又都是False? 实际上这涉及到了Python的 链式对比(ChainedComparisons)。...在其他语言中,有一个变量 x,如果要判断x是否大于1,小于5,可能需要这样写代码: if (x > 1 and x < 5) 但是在Python中,可以这样写代码: if 1 < x < 5 Python...所以实际上 2==2>1也是一个链式对比的式子,它相当于 2==2and2>1。此时,这个式子就等价于 TrueandTrue。所以返回的结果为True。
这道题目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以下这段代码执行后,结果为什么不是依次输出0到9?如果要让它实现这样的输出,你会怎么来修改这段代码?...i的最终输出结果到底会是什么呢?...产生这个运行结果的关键点就在于for语句中的var i = 0;这句变量声明代码。 我们都知道,var是用来声明变量的,并且我们通常也知道,一个语句从哪里开始声明就会在哪里开始被处理。...可以在前面的代码中加入一些log进行跟踪并验证这一点: var i = 0; for (; i < 10; i++) { console.log('+++++', i)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执行这段代码后的结果: +++++ 0 +++++ 1 +++++ 2 +++++ 3 +++++ 4 +++++ 5
从Java内存模型的角度来看,简单的counter++的执行过程其实分为如下三步: 从主内存中加载counter的值到线程工作内存 执行加1运算 把第二步的执行结果从工作内存写入到主内存 那么现在假设主内存中...counter的值是100,两个线程现在都同时执行counter++,则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线程 1 从主内存中加载counter的值100到线程 1 到工作内存 线程 2 从主内存中加载counter...AtomicInteger类的addAndGet()方法,这个方法执行加法操作时是原子的,所以不需要我们在代码中加锁。...如果我们运行这段代码,会发现它比前面提到的加锁方法效率高很多,加锁方法执行1亿次加法所用时间是使用原子变量的好几倍。为什么使用原子变量效率会高出这么多呢?...:首先从内存中读取a的值,然后求和并把求和结果存入变量a之中,即: 从内存读取变量a的值到寄存器 与2相加 把相加后的结果存入变量a对应的内存 这明明是三步操作为什么能够保证原子操作呢,答案就在于xadd
前段时间一个刚转到C语言的同事问我,为什么C会多一个头文件,而不是像Java和Python那样所有的代码都在源文件中。...点击编译以后它会在项目的源码目录下生成一个与对应cpp同名的.i文件,这个文件是预处理之后生成的源文件。...int x = add(1, 2); return 0; } 这段代码中我把注释给删掉了,注释表示后面的代码段都是来自于哪个文件的,从代码文件来看,include被替换掉了,正是用add.cpp...2); return 0; } 在这段代码中加了一个宏定义,如果没有定义这个宏则包含add的实现代码,否则不包含。...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声明时指定变量类型,如果编译器不知道类型就不知道该用什么指令来替换C代码。同时会将对应的变量名作为符号保留。
了解了String对象两种创建方式,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这段代码,加深我们对这两种方式的理解,下面这段代码片中,str是否等于str1呢?...Java 公司为什么要将String设置成不可变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保证 String 对象的安全性。假设 String 对象是可变的,那么 String 对象将可能被恶意修改。...我们使用+来拼接下面这段字符串。 String str8 = "ping" +"tou"+"ge"; 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段代码会产生多少个对象?...除了对常量字符串拼接做了优化以外,对于使用+号动态拼接字符串,编译器也做了相应的优化,以便提升String的性能,例如下面这段代码: String str = "pingtouge"; for(int...否则,在常量池中加入该对象,然后 返回引用。
var a = 2; • 鉴于上一个代码片段所表现出的某种非自上而下的行为特点,你可能会认为这段代码会输出 2。...你可以试着将上面这段代码的解析后的结果写出来,巩固实践一下。...• 再考虑以下代码: foo(); bar(); var foo =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success"); }; • 自己可以先试着写出这段代码的解析后的结果...var foo;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1); } foo = function () { console.log(2); } • 自己可以先试着写出这段代码的解析后的结果...其实 foo(); 这段调用函数的代码会被解析成以下代码: var foo; foo();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会抛出 TypeError 异常了吧
i + (i - 1):此时 i 的值仍然是 6,因此 6 + 5 = 11。赋值:最终,i 被赋值为 11。因此,在这段代码执行完毕后,i 等于 11。...注意:在整个右侧表达式 i - 1 计算过程中,i 的值并不会在中途发生变化。所有在表达式中引用的 i,都是指向它在表达式开始时的值。...整个右侧表达式(i - 1)必须完全计算完毕,Java 才会将结果写回给左侧的变量 i。Java 语言中的赋值操作不会在中途改变左侧变量的值,直到所有右侧的计算完全结束。...由于这段代码是在单线程中运行的,并且没有跨线程的可见性问题,局部变量的值始终是对该线程可见且一致的。在整个求值过程中,i 的值不会因为计算的进展而改变。...JVM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执行字节码指令,先执行 i - 1 的减法运算,再执行 i + (i - 1) 的加法,整个计算过程使用的是最初从局部变量表中加载的 i 值。
1、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2、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3、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5、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而这道题目让人混淆的地方就是这里,这段代码在运行期间确实只创建了一个对象,即在堆上创建了"abc"对象。而为什么大家都在说是2个对象呢,这里面要澄清一个概念 该段代码执行过程和类的加载过程是有区别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