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低代码高频实践场景系列之二——模具管理

低代码高频实践场景系列之二——模具管理

原创
作者头像
得帆云低代码PaaS
发布2025-11-17 14:45:28
发布2025-11-17 14:45:28
2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PaaS和低代码aPaaS和低代码

本文作者:得帆信息联合创始人兼CTO徐翔轩

模具管理的复杂性,常被低估

在制造业的庞大体系中,模具或许不是最耀眼的资产,却是贯穿生产链条的核心要素。一套模具的质量、寿命、利用率,直接影响产品一致性、产能稳定性与生产成本。

然而,模具管理恰恰是多数企业的“隐性痛点”。模具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且状态变化频繁——从启用、维修、借调直至封存,管理链条冗长,涉及部门众多,关键数据却分散在Excel表格、纸质记录甚至个人手中,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视图。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工厂多地布局,这种碎片化、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信息壁垒导致透明度缺失,问题出现时责任追溯困难重重,维修计划难以精准及时,资产利用率状况模糊不清。

在此背景下,模具管理系统逐渐转变为制造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刚需模块”,成为提升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突破口。

为什么传统模具管理系统“难落地”

不少企业尝试过采购标准化的模具管理软件,但实际落地效果差强人意。究其核心,主要存在三大痛点:

01业务差异太大

不同企业的模具类型千差万别,管理逻辑、审批机制更是各不相同。标准化软件往往难以完全契合实际流程,导致系统功能与实际需求脱节,员工使用意愿低下。

02变更频繁、维护困难

新产品导入、工艺调整、设备更换,都会牵动模具台账和流程更新。传统模具管理系统改动依赖厂商开发,周期长、费用高,企业陷入“改不起、等不起”的困境。

03缺乏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模具不仅仅属于设备管理体系,还贯穿生产、采购、库存、财务、质检等核心环节。模具管理系统一旦“孤立运行”,信息链条就断了,核心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因此,企业在不断思考: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既能深度契合现场管理逻辑,又能以低成本、高灵活的方式持续迭代?

低代码带来的结构性改变

低代码并非取代传统软件,而是一种更灵活、更可持续的建设方式,能让模具管理系统的建设逻辑发生明显转变。

01流程适配:让系统真正“长”在现场

模具台账、点检计划、维修记录、报废审批……这些模块均可通过低代码平台由企业自主快速搭建。业务部门能参与流程配置与字段调整,确保系统设计贴合实际生产场景,让系统真正“长在现场”。

02持续优化:敏捷响应管理变化‌

模具管理具有变化频繁的特点,低代码平台支持“边用边调”:比如新增一类模具、调整审批路径、修改维保周期,企业均可当天完成系统调整,彻底摆脱对IT长周期开发的依赖。

03数据闭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低代码平台,模具系统可以与ERP、MES、PLM等核心系统无缝对接,从模具采购入库,到生产使用、维修、报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所有状态、操作记录自动记录,资产利用率、维修周期、成本分摊等数据可实时可视化。

04协同共建:业务与IT的双轨机制‌

模具管理系建设往往由设备管理部门主导,IT团队配合。低代码平台与无代码技术相结合的架构,让业务方能快速搭建与试运行,IT团队则专注于复杂逻辑实现与接口治理,形成灵活而稳健的双轨机制。

为什么模具管理是低代码落地的“最佳练兵场”

在制造业的众多场景中,模具管理堪称“投入小、收益快、复制强”的黄金实践领域。其独特价值体现在三重特性:

  • 模具管理的逻辑足够复杂,能验证平台的可扩展性;
  • 模具管理边界清晰,相对独立,适合快速上线与验证;
  • 模具管理数据敏感度低,适合企业自主建设与推广。

因此,很多企业选择从模具管理系统入手,验证低代码平台的可用性与团队的实操能力。

当系统运行顺畅后,其经验会自然扩展到相邻领域,如设备管理、工装夹具、备品备件、工单排程等。低代码的价值,也正是在“从点到面”的演进中充分显现。

结语

模具管理的数字化,本质是企业运营透明度与治理能力的体现。

传统软件强调“功能覆盖”,而低代码更强调“能力延伸”——让企业能以更灵活的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化体系。

对制造业CIO和数字化负责人而言,模具管理是观察低代码平台是落地实效的“窗口”:低代码能否快速响应变化?能否支撑多厂区协同?能否随业务需求持续演进?

在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实践中,答案已经逐渐清晰——低代码,不仅是将模具管理从隐性痛点转化为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基石,它更是制造企业迈向透明化、敏捷化治理的重要起点。

大家还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或者是希望一起探讨相关的方法,欢迎留言和私信联系。希望得帆低代码和我们的实践心得,能帮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客户。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模具管理的复杂性,常被低估
  • 为什么传统模具管理系统“难落地”
  • 低代码带来的结构性改变
  • 为什么模具管理是低代码落地的“最佳练兵场”
  • 结语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