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企业曾经历编码噩梦:
物料编码重复,导致仓库发错货、库存账实不符;
客户编码混乱,销售分不清 “张三商贸” 和 “张三贸易” 是两家公司,重复跟进;
供应商编码随意,采购误把合格供应商当成待审核供应商,差点采购到劣质原料。
主数据编码,本质是给数据 “办身份证”——没有唯一、清晰的编码,数据就会 “分身”、“失联”,无法被识别、共享和追溯。主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共享的前提,而编码就是标准化的DNA。
一、编码设计的四大黄金原则
要避免编码混乱,必须遵守四大核心原则:
- 全局性:制定全集团统一的物料编码标准,制定全集团下属单位内使用统一的数据标识,通过采用统一的数据名称,增强物资数据可读性,减少歧义性,提高沟通效率
- 唯一性:一个编码对应一个实体,比如 “01-050-02-001” 只能代表 “电子类 - 50cm - 上海 - 第 1 个物料”,绝不能 “一人多证”;
- 扩展性:给未来留 “位置”,比如新增加 “华中区域”,只需在区域码里加 “04”,不用推翻整个编码体系;
- 兼容性:对接现有系统,比如旧系统用 “2 位区域码”,新编码就别改成 “3 位”,避免系统 “看不懂”。
编码通常有三种方式,即顺序码、层次码、组合码,他们各有优缺点,如图所示:
编码制定的过程也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讨论和确认,才能形成一个好的编码方案。在现实中,正是因为企业编码不统一、造成了后续采购以及存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编码方案一旦确定出来,实施人员就需要与客户的高层进行确认。如图所示的编码结构示例,它是一个组合码。
亿信华辰睿码主数据管理平台EsMDM也是可以编码的,如图所示,左边是编码规则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有许多种规则,包括固定字符,流水号,以及从数据层进行取数,这样的编码方式可以覆盖更多的场景,包括顺序码、层次码以及组合码。
二、分类型编码实战:物料 / 客户 / 供应商的专属方案
1. 物料编码:分层编码法,让物料开口说话
推荐结构:品类码(2 位)+ 规格码(3 位)+ 产地码(2 位)+ 流水号(3 位)示例:“01-050-02-001”→ 电子类(01)-50cm(050)- 上海(02)- 第 1 个物料(001)逻辑:用 “层次码”(section 5 提到的编码方式)把物料的核心属性 “拆碎”,每一段都有明确含义,拣货员看编码就知道物料在哪,不用反复核对。
2. 客户编码:属性组合法,快速识别客户价值
推荐结构:区域码(2 位)+ 行业码(2 位)+ 客户类型(1 位)+ 流水号(3 位)示例:“03-12-1-005”→ 华南(03)- 制造业(12)-VIP 客户(1)- 第 5 个客户(005)逻辑:把客户的 “区域、行业、价值” 三个核心属性组合,销售看到编码就能判断 “要不要优先跟进”,市场部也能快速筛选 “华南制造业客户” 做精准营销。
3. 供应商编码:资质 + 合作等级法,筛选优质供应商
推荐结构:资质码(2 位)+ 合作等级(1 位)+ 流水号(3 位)示例:“05-A-010”→ 一般纳税人(05)- 优质供应商(A)- 第 10 个供应商(010)逻辑:把供应商的 “资质(能不能开票)” 和 “合作等级(质量 / 交付稳定性)” 放在编码前两位,采购一眼就能区分 “优质供应商” 和 “风险供应商”,避免踩坑。
三、避坑提醒: 3个错误,90%企业都犯过
主数据编码似简单,但在应用过程中却没有那么简单。
- 编码过长:超过 10 位的编码会增加记忆成本,比如 “01-050-02-001-2024”(12 位),建议控制在8-10 位;
- 使用特殊字符:#、%、@等字符容易导致系统识别错误,比如 “01#050” 可能被当成注释,建议只用数字、字母或连字符;
- 缺乏文档说明:编码规则要写成《编码字典》,比如 “品类码 01 = 电子类”“区域码 03 = 华南”,否则新人接手会一头雾水,甚至随意修改规则,导致标准化成果功亏一篑。建议将编码规则、字段含义、维护流程整理成书面文档,同步到企业知识库,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四、案例:一家食品企业的编码逆袭
某中型食品企业(以下简称 “A 企业”)主营休闲零食,旗下有 1000+ 种物料(如薯片、饼干、坚果的原料及包装材料)。之前的物料编码完全由仓库员工手动编写,规则混乱:有的用 “物料名称 + 日期”(如 “薯片袋 20231001”),有的用 “供应商简称 + 流水号”(如 “XX 包装 001”),甚至有员工用自己的名字缩写当编码(如 “LWH001”)。
这种混乱直接导致:
- 仓库拣货员每天要花 2 小时核对物料,经常拿错包装材料,导致生产线停机;
- 库存准确率只有 75%,每月盘点要加班 3 天;
- 采购部门无法快速统计 “某类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数量”,议价能力弱。
2023 年,A 企业引入亿信华辰睿码主数据管理系统,按照分层编码法优化物料编码:
- 品类码(2 位):01 = 原料(如土豆粉、面粉),02 = 包装材料(如薯片袋、饼干盒),03 = 辅助材料(如干燥剂、标签);
- 规格码(3 位):“100” 代表 “100g 包装”,“200” 代表 “200g 包装”;
- 产地码(2 位):01 = 上海,02 = 广州,03 = 成都;
- 流水号(3 位):按入库顺序生成。
同时,A 企业制定了《物料编码字典》,明确每个字段的含义,并对仓库、采购、生产部门进行了培训。结果立竿见影:
- 仓库拣货效率提升 30%,每天节省 1.5 小时;
- 库存准确率提升至 95%,每月盘点时间缩短至 1 天;
- 采购议价成本降低 15%,能快速筛选 “上海产地的 100g 包装材料供应商”。
结语:很多企业觉得编码麻烦,但比起发错货、盘错库、重复跟进客户的代价,这点麻烦不值一提。主数据编码的本质,是用标准化解决数据混乱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 “编个号”,而是需要结合业务流程、系统兼容和未来扩展,是一项技术 + 管理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