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GenAI 使用已成“默认事实”。企业侧遥测显示,≈45–50% 员工在用 GenAI;其中≈77% 通过复制粘贴对话,且≈82% 发生在个人/未纳管账号上,超出企业的安全视野。 链接:LayerX 报告页 https://go.layerxsecurity.com/the-layerx-enterprise-ai-saas-data-security-report-2025 | 官方博文 https://blog.layerxsecurity.com/
* 权威建议: 微软给出“发现 → 阻断未授权 → 保护授权出站 → Edge/终端治理”四阶段实践,我们用流式 AI-DLP逐项落地。 链接:Microsoft Learn(防止泄漏至 Shadow AI)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purview/deploymentmodels/depmod-data-leak-shadow-ai-intro
* 趋势: Netskope 2025 最新追踪 1,550+ GenAI SaaS 应用(2025-08),Shadow/Agentic 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张。 链接:Netskope Cloud & Threat Report 2025 https://www.netskope.com/resources/reports-guides/cloud-and-threat-report-generative-ai-2025
* 案例提醒: 三星(2023)因员工将源码/设备信息贴入 ChatGPT 引发数据泄露,说明“拷贝粘贴”才是首要的数据泄漏通道。 链接:Cybernews 事件解读 https://cybernews.com/security/chatgpt-samsung-leak-explained-lessons/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0日
* 主通道:片段化文本(代码片段、合同字段、指标表)直接粘贴到 AI;文档/截图/压缩包上传求总结;剪贴板成为真正高频外泄口。
* 账号视角:未纳管个人账号与非 SSO 会话是最大盲区。
* 生态扩张:截至 2025-08,企业用户触达的 GenAI 应用已达 1,550+,自建 Agent/插件化工作流加剧边界模糊。
* 结论小结: 外泄从“偶发现象”转为“规模化常态”,可观测性与实时处置是治理分水岭。
* 流式数据:传统DLP主要针对非流式的文档,而AI对话主要是在HTTPS 流式协议上的字节串进行重组,传统DLP难以识别。
* 语义与上下文:规则/正则对跨句/跨轮与富文本微片段识别弱。
* 路径滞后:先放行后审计的“事后取证”在上云/出境后一旦发生即难逆。
* 体验对立:一刀切阻断影响连续性,全放行又形成系统性风险。
* 结论小结: 需要把“识别→决策→处置”嵌入输入/上传动作本身,完成实时闭环。
对应微软“Discover → Block Unsanctioned → Protect Sanctioned → Govern in Edge”。
* 入口统一纳管:Web 代理/路由/旁路镜像识别 AI 域名/应用指纹/API 模式;建立授权/未授权清单。
* 账号标注:识别个人账号/非 SSO;“谁/在哪/用什么/频率/触发类型”入台账。
* 指标看板:部门维度沉淀AI 访问、复制粘贴次数、触发分布。
* 强制引流:对未授权 AI 重定向/阻断;提供受控替代/纳管申请。
* 会话硬隔离:对个人浏览器/未纳管会话应用下载/剪贴板/表单提交限制。
* 文本流式检查:关键词+正则+数据标识符(PII/PCI/秘钥/源码特征)+语义理解+文档指纹,支持多轮会话累积评估。
* 文件/图片检查:类型还原(伪装扩展名、加密 Office、压缩套娃、图片嵌字/OCR),页眉页脚/文本框等边角内容同等严谨。
* 分级响应:
* 低风险放行(默认不打扰)
* 二次确认放行(责任提醒+留痕)
* 自动脱敏(定点遮蔽/替换号码段、标识符、密钥)
* 高敏硬拦截(命中文档指纹/密级)
* 可解释性:输出命中项/阈值/模型版本;生成 JSON/PDF 审计快照。
* 受管浏览器策略:剪贴板 DLP、出站内容策略、下载限制、会话隔离;与 Purview DSPM 联动数据发现与策略下沉。
* 参考资料(Purview DSPM 客户指引 PDF):
结论小结:“四阶段”=入口可视化+未授权硬门禁+授权出站细粒度防护+浏览器侧兜底。
- **语义理解 × 文档指纹**:既能看懂**隐性泄露**,又能对**核心文档/片段**设“准入门槛”。
- **多格式取证与类型还原**:覆盖**加密 Office/压缩套娃/图片嵌字**,不被扩展名迷惑。
- **一次提交内闭环**:把**识别→处置**压缩到**单次输入/上传**,通过**二次确认/自动脱敏**降低摩擦。
- **多轮会话累积**:识别“**少量-多次-渐进式**”外泄,解决静态规则做不到的**拼图还原**。
结论小结:实时性×可解释性是落地关键。
* 用户态延迟(P95):文本 ≤ 0.5s;典型办公文档 ≤ 1.0s。
* 文件类型识别覆盖:≥ 100+ 常见类型(含加密/伪装)。
* 处置分布(季度目标):放行 ≥ 70%|二次确认 15–20%|自动脱敏 5–10%|硬拦截 ≤ 3%。
* 方法说明(摘要):
* 样本量:≥ 5,000 次提交(文本:文件 ≈ 7:3);
* 文件谱系:Office/PDF/图像/压缩包(1–25 MB 分层);
* 负载场景:并发 QPS 50/200/500 三档压测;
* 评估口径:端到端计时(浏览器→策略→回执),剔除网络抖动极值(>P99.9)。
结论小结: 用指标+方法让 KPI 可复验。
治理环节 | 组织/制度控制 | 技术控点(本文方案) | 备注 |
|---|---|---|---|
可视化与授权清单 | 制定“授权/未授权 AI 清单”、纳管与申请流程 | 入口识别与目录、强制引流/阻断 | 与供应商/法务联动 |
最小必要原则 | 岗位/场景分级策略 | 分级响应(放行/二次确认/脱敏/拦截) | 默认最小暴露 |
出境与第三方共享 | 跨境/第三方共享评估与合同条款 | 域名/地区策略、目的地限制、审计快照 | 结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
个人信息保护 | 员工规范与培训、告知与同意 | PII/敏感识别、自动脱敏、留痕 | 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 |
安全审计与留存 | 日志留存、取证流程 | JSON/PDF 审计、≥180 天留存建议 | 对齐内控与稽核 |
结论小结:把制度条款落到技术开关,让审计“有图有据”。
- **粘贴客户名单片段到授权 AI** → 命中模式 → **二次确认**|可选**自动脱敏**|留痕。
- **上传带页脚敏感条款的合同草案** → 页脚指纹命中 → **高敏拦截**|提示改走**受控模型/脱敏版本**|生成 **PDF+JSON**。
- **多轮对话渐进式泄露** → 跨轮累积超阈 → 先**二次确认**,继续上探则**拦截**并标注命中指纹。
结论小结:“一次提交闭环+跨轮累积”覆盖主流外泄路径。
维度 | 传统 DLP | 流式 AI-DLP(本文) | 仅浏览器策略 |
|---|---|---|---|
语义/上下文 | 弱 | 强(语义+指纹) | 中(依赖规则) |
多轮会话 | 无 | 有(跨轮累积) | 弱 |
富文本/图片嵌字 | 有限 | 强(OCR+类型还原) | 有限 |
实时处置 | 事后为主 | 提交内闭环 | 提交侧可控 |
用户体验 | 误报摩擦大 | 二次确认/脱敏降摩擦 | 依策略强硬 |
适用范围 | 存储/邮件/网关 | 聊天/上传/API 调用 | 受管浏览器内 |
结论小结:AI-DLP在实时性/语义/多轮与图片嵌字上明显占优。
* 个人设备/未纳管浏览器/端到端加密 App:可观测性弱。
* 最小可控面建议:把强控制施加在受管浏览器/受管终端/企业出口代理,其余面采用告知+监测+抽查与申请纳管渐进收敛。
结论小结: 坦诚盲区 + 给出“可控面”,提升可信度。
* 回顾:GenAI 使用常态化;复制粘贴是头号通道;未纳管账号是最大盲区(LayerX 一手锚点)。
* 受限范围:GenAI 是生产力,不建议一刀切封禁 GenAI,而是要优先实现‘授权出站可控 + 拦截未授权数据
* 方案:流式网关+语义识别+分级响应+审计闭环前移控制点;与微软四阶段一一对齐。
* 落地:入口前移统一纳管;策略分层对齐岗位;审计可解释;季度复盘持续迭代。
* 目标:少扰民,拦大错,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实现“默认安全”。
一句话结论:通过引入支持流式的AI DLP网关设备,对企业员工向外部AI传输的数据进行敏感数据检查和拦截,是保护员工泄露数据到AI的可行技术方案。
* TechRadar:员工正在把公司机密粘贴进 ChatGPT 的新风险
* Tom’s Guide:报告警示“无意泄密”
Shadow AI / 影子AI;sanctioned vs unsanctioned AI;GenAI DLP / AI 数据防泄露;LLM 网关 / AI 安全代理;剪贴板 DLP / clipboard DLP;出站内容检测 / outbound content inspection;文档指纹 / document fingerprint;浏览器隔离 / browser isolation;受管与未纳管会话 / managed vs unmanaged sessions;CASB / Microsoft Defender for Cloud Apps(MCAS);Purview DLP / Copilot governance;Shadow AI Guardrails / GenAI DLP Gateway / Copy-Paste DLP / Personal Unmanaged Accounts / Sanctioned AI Controls / Agentic AI Controls
* LayerX 2025 报告页(含下载):https://go.layerxsecurity.com/the-layerx-enterprise-ai-saas-data-security-report-2025
* LayerX 官方博客汇总:https://blog.layerxsecurity.com/
* Microsoft Learn(防止数据泄漏至 Shadow AI):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purview/deploymentmodels/depmod-data-leak-shadow-ai-intro
* Netskope《Cloud and Threat Report: Generative AI 2025》:https://www.netskope.com/resources/reports-guides/cloud-and-threat-report-generative-ai-2025
* Microsoft Purview DSPM for AI(客户指引 PDF):https://cdn-dynmedia-1.microsoft.com/is/content/microsoftcorp/microsoft/bade/documents/products-and-services/en-us/security/DSPM-and-DSPM-for-AI-Customer-Guide-Final-V2.pdf
* Cybernews(三星事件解读):https://cybernews.com/security/chatgpt-samsung-leak-explained-lessons/
* Cyera 2025(AI 数据安全观察):https://www.cyera.com/research-labs/2025-state-of-ai-data-security-report
本文由AI-FOCUS团队整理,引用请透出AI-FOCUS团队,如你担心员工向AI泄露数据,可在原文首发地址进行AI DLP 试用。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