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网上搜索热门AI工具“DeepSeek”时,是否想过第一个搜索结果可能是个精心设计的“数字陷阱”?全球知名网络安全机构卡巴斯基(Kaspersky)最新研究揭露,一款名为“BrowserVenom”的新型恶意软件正通过假冒DeepSeek的钓鱼网站,诱导用户下载并安装,其真实目的竟是将用户的电脑变成黑客的“代理跳板”,实现长期潜伏与数据窃取。
这起攻击事件堪称“高科技钓鱼”的典型:攻击者利用DeepSeek-R1这一热门大模型的极高人气,在搜索引擎中投放广告,让假冒的“deepseek-platform[.]com”网站占据搜索结果首位。用户点击后,会被引导至一个看似正规的下载页面,需要先通过一个“反机器人”验证码,进一步增加可信度。随后,用户会下载到一个名为“AI_Launcher_1.21.exe”的安装程序。
“这就像你去4S店买新车,结果提回来的是一辆被偷偷装了GPS和窃听器的‘特工车’。”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解释道,“你表面上是下载了一个AI工具,实际上却给黑客敞开了一扇后门。”
据分析,一旦用户运行该程序,名为“BrowserVenom”的恶意软件便会悄然植入。它的核心功能是修改用户电脑上所有浏览器(包括Chrome、Edge、Firefox等)的代理设置,强制所有网络流量通过黑客控制的远程服务器(IP:141.105.130[.]106)进行中转。
“这意味着,你在网上做的每一件事——登录账号、查看邮件、网购支付,所有数据都会先经过黑客的服务器。”芦笛强调,“黑客不仅能实时监控你的网络活动,窃取账号密码,还能伪装成你访问其他网站,进行诈骗或攻击,而这些行为的源头IP都会显示为你的电脑,让你‘背黑锅’。”
更隐蔽的是,该恶意软件还会在用户电脑上安装一个由黑客签发的伪造数字证书,使得被劫持的加密流量(如HTTPS)也能被解密和监控,普通用户几乎无法察觉。
此次攻击还暴露了恶意软件分发的新趋势:攻击者使用了“恶意广告”(Malvertising)技术,通过付费广告确保钓鱼网站出现在搜索结果顶部,极大提升了欺骗性。同时,软件内嵌的代码显示,攻击者可能来自俄语区,且已进行过多轮迭代,技术成熟度高。
面对如此隐蔽的威胁,个人和企业该如何防范?芦笛给出了以下建议:
官方渠道是“金标准”:下载任何软件,尤其是AI、加密货币等热门工具,务必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应用商店。不要轻信搜索引擎广告或第三方下载站。
警惕“验证码”套路:正规软件下载通常不会设置复杂的验证码流程。如果下载前要“答题”或“验证”,很可能是钓鱼陷阱。
检查证书和链接:安装软件前,查看其数字签名是否来自可信公司。浏览网页时,注意浏览器地址栏的“锁”图标和网址是否正确。
终端防护要到位: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保持更新。企业应部署终端检测与响应(EDR)系统,及时发现异常代理设置和恶意进程。
“BrowserVenom这类攻击,把钓鱼从‘一锤子买卖’变成了‘长期潜伏’。”芦笛警告,“它不再只是骗你一次,而是要长期控制你的设备。安全意识必须从‘防骗’升级到‘防控’。”
随着AI技术的火热,利用AI名义的网络诈骗正成为新趋势。专家提醒,越是热门的技术,越要保持冷静,别让对“智能”的追求,变成了对“陷阱”的无知。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