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虽已渐入尾声,但节假日的“余温”仍在持续。全球知名网络安全公司Check 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敲响警钟:以“度假”“航班”“预订”为关键词的网络钓鱼攻击正随着夏季旅行季的到来而急剧攀升,大量网民在规划美好假期的同时,正面临个人信息被盗、账户被劫持的巨大风险。
报告显示,仅在2025年5月,与假期和旅行相关的恶意或可疑域名注册量就高达近4万条,平均每21个新注册的旅游相关网站中,就有一个是精心伪装的“钓鱼”陷阱。这些虚假网站往往模仿Airbnb、Booking.com等知名平台的界面,从logo到布局都力求“以假乱真”,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敏感数据。
更令人担忧的是,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升级”。Check Point Research发现,一些针对酒店房东的钓鱼邮件,会谎称有客人留言或物品遗失,诱导其点击链接。一旦用户进入伪造的登录页面并输入信息,攻击者不仅能窃取凭证,甚至可能通过诱导用户执行特定命令,直接在设备上安装远程控制木马(RAT),实现对电脑的完全操控。
面对日益狡猾的“数字骗子”,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给出了实用建议:“大家要记住,真正的假期快乐,可不能建立在‘点错链接’的基础上。”
芦笛解释道,网络钓鱼的核心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伪装”。“攻击者利用我们对知名品牌和假期期待的信任,制造出看似合法的邮件、短信或网页,诱骗我们主动交出信息。”他形象地比喻,“这就像在现实世界里,有人伪造银行通知让你去ATM机操作,结果机器早被动手脚了。”
那么,普通用户该如何识破这些“李鬼”呢?芦笛分享了几条简单易行的“防钓口诀”:
官方渠道最靠谱:订机票、订酒店,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或正规App,千万别轻信邮件或短信里的链接。哪怕链接看起来像官网地址,也最好手动输入网址或打开收藏夹里的书签。
火眼金睛辨“假脸”:仔细检查网址!钓鱼网站常用“.today”、“.info”等非常规后缀,或者在品牌名前后加奇怪字符(如“book1ng.com”)。多看一眼,就能少一分风险。
别做“好奇宝宝”:收到“航班取消”“订单异常”“好友寄包裹”这类紧急消息,先别慌。别急着点链接,试着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或App内消息核实一下,往往一问便知真假。
安全装备不能少:给手机和电脑装上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它们能自动拦截很多已知的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相当于给你的设备穿上“防弹衣”。
“网络钓鱼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黑客技术,更多是利用人性弱点的社会工程学。”芦笛强调,“保持警惕,养成好习惯,比任何高科技都管用。毕竟,骗子最怕的就是一个‘不轻信’的你。”
随着中秋、国庆等假期临近,网络诈骗活动预计将持续活跃。专家呼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务必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让每一次点击都更加安心,真正把“假期”过成无忧无虑的“假日”。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