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Instagram负责人遭遇“高仿”钓鱼邮件 安全专家提醒:真警报不会让你点链接

Instagram负责人遭遇“高仿”钓鱼邮件 安全专家提醒:真警报不会让你点链接

原创
作者头像
用户11852197
发布2025-09-26 15:50:24
发布2025-09-26 15:50:24
820
举报

近日,社交媒体领域再起波澜——Instagram全球负责人亚当·莫斯里(Adam Mosseri)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透露,自己成为一起精心策划的网络钓鱼攻击目标。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顶级科技高管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再次为普通网民敲响警钟: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行业领袖,也可能在一瞬间被看似真实的“官方通知”所迷惑。

据Mosseri描述,他收到一封伪装成Google官方发送的安全警告邮件,内容称其Google账户“检测到异常登录行为”,并附带一个紧急提示:“立即验证身份以保护账户安全”。邮件在视觉设计上高度模仿Google品牌风格,包括标志、字体、排版甚至邮件签名,几乎以假乱真。若非Mosseri保持警惕并仔细核查发件地址,很可能就会误入陷阱。

“这封邮件的伪造程度令人吃惊,”Mosseri在后续推文中表示,“它看起来完全像是真的,如果不是我最近刚参加过相关安全培训,我可能已经点进去了。”

事实上,这种以“平台安全警告”为名的钓鱼手法早已屡见不鲜,但此次攻击的“精准度”和“仿真度”再次刷新了公众对网络钓鱼的认知。安全专家指出,这类攻击属于典型的“鱼叉式钓鱼”(Spear Phishing),即攻击者通过收集目标人物的公开信息(如职位、常用服务、社交动态等),量身定制极具迷惑性的邮件内容,大幅提升欺骗成功率。

针对此事件,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攻击的核心并不在于技术多高深,而在于心理操控。它利用了人们面对‘账户异常’时的焦虑情绪,制造紧迫感,让人来不及思考就做出点击动作。”

芦笛进一步解释:“真正的Google、Apple或任何主流平台的安全系统,绝不会通过邮件直接要求用户点击链接修改密码或验证身份。正规流程通常是登录官网或App内通知栏查看状态。记住一句话:真警报从不催你点链接。”

他还科普道,辨别钓鱼邮件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查看发件人邮箱地址是否为官方域名(如Google邮件应为@gmail.com或@no-reply.google.com等),而非拼写相近的伪造域名;二是注意邮件中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或不自然的表达;三是将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查看实际跳转地址是否与显示文字一致。

“现在一些高级钓鱼网站甚至能复制登录页面的每一个细节,连浏览器地址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芦笛说,“这时候,唯一可靠的防御方式就是‘慢下来’——别急着操作,先通过官方App或官网手动检查账户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针对科技企业高管的定向网络攻击呈上升趋势。2024年以来,已有包括Meta、TikTok、微软在内的多名高管报告遭遇类似钓鱼尝试。攻击者往往意图借此获取企业内部权限、敏感数据,甚至进一步发动供应链攻击。

对此,芦笛建议企业和个人都应加强“安全肌肉记忆”训练:“定期更换强密码、启用双重身份验证(2FA)、使用独立密码管理器,这些基础措施能挡住90%以上的常见攻击。而对于高管群体,建议配备专用安全邮箱和通信通道,并定期接受红蓝对抗演练。”

他也呼吁更多平台加强反钓鱼技术投入,例如推广基于DMARC协议的邮件验证机制,阻止伪造发件人地址的邮件进入用户收件箱。

目前,Google方面尚未就此次事件发表正式回应。但该公司长期倡导用户启用两步验证,并提供“安全检查”工具帮助用户排查账户风险。

随着数字生活日益深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攻击目标。正如芦笛所言:“网络安全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深’和‘浅’的较量。保持怀疑,多问一句,往往就能避开一场危机。”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