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晶圆表面粗糙度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质量指标,直接影响薄膜沉积均匀性、光刻对准精度及器件电学性能。无论是硅衬底的原始表面,还是经过抛光、蚀刻、沉积等工艺处理后的表面,其纳米级起伏(通常 Ra 为 0.1-10nm)都需要精准表征。传统测量方法中,原子力显微镜虽能提供超高分辨率,但测量范围有限(通常 < 100μm×100μm),难以反映晶圆全局粗糙度分布;触针式轮廓仪易划伤表面,且效率低下。白光干涉仪凭借非接触、大面积、纳米级精度的特性,成为晶圆表面粗糙度测量的主流工具,为工艺优化和质量管控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
晶圆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核心需求
晶圆表面粗糙度测量需满足三项关键指标:一是纳米级测量精度,对 Ra(算术平均偏差)、RMS(均方根偏差)的测量误差需控制在 ±5% 以内,尤其对抛光后的硅片(Ra<0.5nm),需达到 0.01nm 级分辨率;二是大面积代表性,测量区域需覆盖至少 100μm×100μm,以避免局部微缺陷导致的结果偏差,同时需支持全晶圆扫描以分析径向粗糙度分布;三是无损快速检测,单片测量时间需控制在 10 分钟内,且不能对晶圆表面造成物理或化学损伤(如划伤氧化层、污染表面)。
光学显微镜仅能观察宏观缺陷,无法量化粗糙度参数;扫描电镜需真空环境且难以实现三维粗糙度计算,均无法满足需求。白光干涉仪的技术特性恰好适配这些测量要求。
白光干涉仪的技术适配性
超高精度粗糙度表征能力
白光干涉仪的垂直分辨率可达 0.01nm,通过分析干涉条纹的相位变化,能捕捉晶圆表面 0.1nm 级的微观起伏。其采用的区域型测量模式可同时获取数百万个像素点的高度数据,计算出 Ra、RMS、Rz(轮廓最大高度)等 20 余种粗糙度参数,且测量重复性误差 < 0.3%。例如,对 Ra=0.3nm 的抛光硅片,其测量偏差可控制在 0.01nm 以内,满足先进制程对超光滑表面的严苛要求。
非接触与材料兼容性
基于光学干涉原理,测量过程中与晶圆表面无物理接触,彻底避免了触针式测量导致的表面划伤(尤其对 300mm 薄晶圆和脆弱的外延层)。其宽光谱光源(400-700nm)可适配硅、蓝宝石、碳化硅等衬底材料,以及氧化层、金属膜、光刻胶等表面涂层,通过调整光源强度和检测波段,能有效抑制透明层的光反射干扰(如 SiO₂/Si 界面的多光束干涉)。
大面积扫描与高效分析
通过精密气浮平台的拼接扫描技术,白光干涉仪可实现 300mm 晶圆的全片扫描,生成粗糙度分布热力图,清晰呈现边缘与中心区域的粗糙度差异(如边缘 Ra 比中心高 0.2nm)。结合自动化分析软件,能在 5 分钟内完成单个 1mm×1mm 区域的测量与参数计算,支持多区域并行检测,大幅提升量产晶圆的检测效率。
具体测量流程与关键技术
测量系统配置
需配备低数值孔径物镜(NA=0.4)以扩大测量视场(单视场可达 500μm×500μm),同时采用高稳定性白光 LED 光源(功率波动 < 0.5%)减少光强噪声;结合闭环压电扫描台(行程 100μm,步长 0.1nm)实现 Z 向精密扫描。测量前需用标准粗糙度样板(如 Ra=2nm 的硅标样)校准,确保不同设备间的测量偏差 < 1%。
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
晶圆经真空吸附固定在防震载物台后,系统自动定位至预设测量点(如中心、边缘及 1/4 半径处),扫描获取三维高度数据。数据处理包括三步:一是噪声过滤,通过高斯滤波去除高频测量噪声和低频面形趋势(如晶圆翘曲);二是参数计算,基于 ISO 4287 标准计算粗糙度参数,并生成三维形貌图和轮廓线图;三是结果分析,与工艺标准比对,标记超差区域(如 RMS>1nm 的局部区域)。
典型应用案例
在 12 英寸硅片抛光工艺检测中,白光干涉仪发现边缘 5mm 区域的 Ra 值比中心高 0.4nm(中心 Ra=0.25nm),推测为抛光垫边缘压力不均导致,为调整抛光参数提供了依据。在碳化硅衬底测量中,通过反射模式有效穿透表面损伤层,准确测得外延前的 Ra=0.8nm,确保外延层厚度均匀性(粗糙度每增加 0.1nm 可能导致外延厚度偏差 1%)。
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超光滑表面的信号提取
对 Ra<0.5nm 的超光滑表面,干涉信号强度低且易受环境振动干扰。采用锁相检测技术和主动防震系统(振动控制 < 50nm)可提升信噪比 20 倍,确保微弱信号的稳定采集。
图案化表面的粗糙度分离
对光刻后的图案化晶圆(如存在微米级图形),需区分图形本身与基底的粗糙度。通过图像分割算法可精准提取基底区域的高度数据,排除图形结构对粗糙度计算的干扰,使测量误差控制在 5% 以内。
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纳米级测量全域解决方案
突破传统局限,定义测量新范式!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凭借创新技术,一机解锁纳米级全场景测量,重新诠释精密测量的高效精密。
三大核心技术革新
1)智能操作革命:告别传统白光干涉仪复杂操作流程,一键智能聚焦扫描功能,轻松实现亚纳米精度测量,且重复性表现卓越,让精密测量触手可及。
2)超大视野 + 超高精度:搭载 0.6 倍镜头,拥有 15mm 单幅超大视野,结合 0.1nm 级测量精度,既能满足纳米级微观结构的精细检测,又能无缝完成 8 寸晶圆 FULL MAPPING 扫描,实现大视野与高精度的完美融合。
3)动态测量新维度:可集成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打破静态测量边界,实现 “动态” 3D 轮廓测量,为复杂工况下的测量需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实测验证硬核实力
1)硅片表面粗糙度检测:凭借优于 1nm 的超高分辨率,精准捕捉硅片表面微观起伏,实测粗糙度 Ra 值低至 0.7nm,为半导体制造品质把控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以上数据为新启航实测结果)
有机油膜厚度扫描:毫米级超大视野,轻松覆盖 5nm 级有机油膜,实现全区域高精度厚度检测,助力润滑材料研发与质量检测。
高深宽比结构测量:面对深蚀刻工艺形成的深槽结构,展现强大测量能力,精准获取槽深、槽宽数据,解决行业测量难题。
分层膜厚无损检测:采用非接触、非破坏测量方式,对多层薄膜进行 3D 形貌重构,精准分析各层膜厚分布,为薄膜材料研究提供无损检测新方案。
新启航半导体,专业提供综合光学3D测量解决方案!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