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软件开发的方式。过去,开发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需要开发者具备相当扎实的编程能力和经验,而如今,借助 AI 编程助手,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上手,完成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
最近,我尝试使用 Codebuddy ——一款集成了大模型智能问答和代码生成功能的开发工具,完成了一个“中学数学自助测试评估系统”的项目。从最初的设计、代码生成,到后续的调整优化,再到系统初步可用,整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 AI 赋能编程的强大和便捷。本文将分享完整的使用体验和实践过程。
Codebuddy 是一个集成了大模型能力的轻量级开发工具。它的界面布局和使用方式与 VS Code 类似,但更加简洁易上手。对于习惯了传统 IDE 的开发者来说,可以很快熟悉操作;而对于缺乏开发经验的用户来说,Codebuddy 也提供了低门槛的学习和使用体验。
Codebuddy 的核心优势在于:智能问答功能。用户可以在问答区直接提出需求,例如:
这意味着开发者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想要实现的功能,Codebuddy 就会自动生成对应的设计文档和代码文件,并且能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完善。
从操作角度来看,Codebuddy 比 VS Code 更加轻量化和直观。其真正的亮点在于把大模型的强大代码处理能力直接嵌入到了开发环境中,大大降低了编程门槛,让用户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出需求”和“验证结果”上,而不是复杂的语法和环境配置。
我尝试利用 Codebuddy 的智能问答功能,生成一个面向中学生的数学测试系统。我的提问提示词如下:
做一个中学数学的试卷自动生成,并能够自动判卷,而且对考试情况进行评估,最后给出建议。这样一个系统,提供给学生自助测试评估使用,给出设计方案。
短短一两分钟,Codebuddy 就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并且直接生成了代码文件。
方案内容包括:
运行代码后,系统能够生成试卷页面,界面正常显示。然而,当点击“生成试卷”按钮时,并没有反应。这是首次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问题,我继续在 Codebuddy 中提问:
点击生成试卷后,没有反应,检查生成试卷模块,并进行修正。
Codebuddy 随即对项目文件进行检查和修复,给出了修改后的代码文件。修正后,系统已经能够正常生成试卷,学生答题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判卷并给出评估建议。
这让我感受到 Codebuddy 在“问题诊断”和“修复建议”上的能力:它不仅能发现逻辑错误,还能直接修改并生成可运行的代码,大幅节省了调试时间。
修复后,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我发现一个新问题:题目重复率过高。由于题库内容有限,系统生成的试卷中常常出现重复题。于是我继续提出需求:
现在已经能够正常运行了,问题是题库里面的题目太少,出的题都是重复的,需要增加题库的题目,每个知识点需要20个题目,试卷选出的题目不能重复。再生成一遍。
Codebuddy 的应对方案包括两方面:
经过优化,题目重复的问题得到解决,系统已经具备了可用性。
当系统初步成型后,Codebuddy 还主动给出了后续优化建议:
可以看到,Codebuddy 不仅能解决即时问题,还能站在系统设计的高度,为用户规划未来的功能升级路径。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项目,下面以表格形式总结系统的核心模块和功能:
模块名称 | 功能说明 |
---|---|
题库管理模块 | 存储和管理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点、不同难度的题目,支持扩展和更新 |
试卷生成模块 | 根据年级、知识点、难度和题目数量,自动生成不重复的试卷 |
答题与判卷模块 | 学生在线答题,系统自动比对答案并给出得分 |
结果分析模块 | 根据答题情况,给出详细的成绩分析与改进建议 |
用户管理模块 | 学生注册、登录,保存历史测试记录 |
错题本模块 | 自动收集学生做错的题目,生成个性化错题本 |
学习资源推荐模块 | 根据学生薄弱环节,推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资料 |
数据可视化模块 | 长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学习曲线与趋势分析 |
通过这次完整的实践,我对 Codebuddy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从最初的安装使用,到生成中学数学自助测试评估系统,再到不断优化完善,我深刻体会到 Codebuddy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码编辑器,而是一个智能化的开发伙伴。它大幅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应用开发中来。
对于程序员来说,Codebuddy 是一个能显著提升效率的工具;对于非程序员来说,它更像是一个随时可用的“AI 开发助手”。未来,随着功能不断增强,Codebuddy 有望成为 AI 时代的标配开发工具。
借助这样的工具,教育应用的开发也将变得更加普及和高效,真正做到“人人皆可编程”,让 AI 赋能教育,帮助更多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评论区留言‘CodeBuddy’抽 5 位送永久体验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