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和代码打交道的程序员,我们似乎永远在追逐那把最锋利的刀,那个能让我们写得更快、想得更深、解决问题更优雅的工具。
在AI浪潮下,这个追逐变得更加白热化。Cursor的出现,曾一度让我以为找到了答案。它将AI无缝地融入了我最熟悉的VS Code环境中,那种沉浸式的智能体验,确实令人着迷。
但一个月前,当Anthropic发布Claude Code时,一种新的可能性出现了。它没有华丽的界面,只有一个朴素的命令行窗口,却在开发者圈子里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许多人认为,它比Cursor更好。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我用了一个月,想聊聊我的看法。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要理解它们的区别,我们需要看清它们的出身。
像Cursor、Windsurf这类工具,它们的核心是在强大的AI模型(比如Claude-4-Sonnet)之上,搭建了一层自己开发的工具外壳。
比如,当你让Cursor帮你修改一个文件时,它的工作流是这样的:
所以,Cursor和同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们自研的这套工具好不好用、效率高不高。
但Claude Code的逻辑完全不同。
它不是模型的包装商,而是模型亲生的执行器。作为最懂编程的AI模型的开发者,Anthropic终于亲自下场,为自己的模型量身打造了一套原生的工具集。他们清楚如何为自己的模型构建最高效的工具。
这就引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 谁能比模型的亲爹,更懂如何释放它的全部潜能呢? 』
在我过去一个月的测试和朋友的反馈中,Claude Code的强大,体现在更懂代码的智能上。
它在处理大型、复杂的代码库时,表现得更智能、更高效。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当你交给它一个复杂的开发任务,它不仅能持续执行直到任务完成,甚至在任务完成后,还会主动尝试编写测试用例来验证自己写的代码是否健壮。这种自我验证的意识,是目前其他工具难以比拟的。
我身边一位资深的后端开发者朋友,就向我分享了他的真实体验:他简直惊呆了……之前用Cursor和Windsurf花了半小时都没搞定的任务,Claude Code一次提示就完成了,他离开七八分钟回来,事情就已经完美解决了。
尽管Claude Code的内核非常强大,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纯命令行界面,对于许多用户来说确实不够友好。你很难直观地看到项目的文件结构,也无法方便地进行代码的跳转和引用。
而这,恰恰是Cursor最核心的优势。Cursor将AI无缝地融入了我们最熟悉的VS Code交互界面中,它的聊天窗口、代码审查工具、以及对整个代码库的上下文管理,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流畅的开发者体验。
所以,我们面临的,其实不是一个谁取代谁的单选题。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权衡和使用,我心目中的终极组合方案也渐渐清晰:将两者结合使用。
我现在的习惯是,将Claude Code固定在终端窗口,同时保留Cursor的聊天窗口。我用Cursor的聊天功能来提问、理解代码库、构建思路;然后,我把具体的执行任务,交给Claude Code这个最强大的执行者。
最好的组合,或许就是让Cursor成为我们优雅的驾驶舱,它提供最好的视野、最舒适的交互和最全面的信息;而Claude Code,则是那颗提供无穷动力的核反应堆,在我们下达指令后,以最强悍的性能,为我们完成最核心的创造。
最终,我们开发者自己,才是那个手握工具、做出选择、完成创造的指挥家。
如果你也对 AI 充满好奇,欢迎公众号后台私信我「进群」,一起打破信息差,真诚分享前沿资讯与实用教程。期待与你并肩探索 AI 世界!
感谢你的时间,能读到这里。如果有所共鸣,一个赞或一次在看,就足够了。我是洞见君,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