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从生产型企业来看,成本管控到底在管什么、控什么?

从生产型企业来看,成本管控到底在管什么、控什么?

原创
作者头像
帆软BI
发布2025-08-06 17:04:35
发布2025-08-06 17:04:35
1750
举报

订单不少,利润却越来越少?钱到底去哪了?

对生产型企业来说,成本管控绝不是简单的“省省省”。

它关系到企业的利润能不能守住,效率能不能提升,甚至企业能不能长久发展下去。

成本管不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但不限于:

利润减少、运营效率变低、供应链出问题、品牌价值下降...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生产型企业的成本管控,到底要“管”哪些地方,重点“控”住什么?

弄明白这些,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投入都真正提升竞争力!

一、成本失控是怎么发生的?

其实成本管控的本质,就是对各种风险的系统管理:

  • 不只是要控制那些能直接看到的财务支出,
  • 更要防备那些藏在背后的运营漏洞、供应链风险和品牌损失。

以下是成本失控通常会有的几个表现:

1.利润直接减少

像原材料、人工、能耗这些必须花的成本涨了,要是没法通过提高效率或者调整价格把这部分压力转出去,利润肯定会因为成本太高而快速下降。

2.运营效率变低

成本管控不好的工厂,经常会出现设备用得不够多、生产线等半天、产品老得返工这些情况,这些看着不起眼的浪费,最后都会让单位产品的人工、能耗和制造费用变得很高。

3.供应链容易出问题

如果太依赖某一个供应商,或者经常要紧急采购,就会没什么议价的底气,物流成本也会超预算,严重的话,供应链一断,工厂都得停产。

4.品牌价值下降

要是为了降成本就用差的原材料,看似省了点钱,却会让退货变多、售后成本上升,客户慢慢就跑了,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走,到时候再想挽回品牌形象,花的钱可比现在省的多得多。

所以说:

成本管控对企业生存发展太关键了,需要:

  • 靠数据找到问题在哪,
  • 再优化策略合理配置资源,

让每一分钱都花在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地方。

二、成本管控的五大模块和应对办法

生产型企业的成本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 材料成本
  • 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生产成本
  • 期间费用

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麻烦。

所以:

管控的重点就是找到每个部分的异常变化和根本原因,用数据定位问题,再想办法解决。

1.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加起来的。

出问题主要是:

流程有断点或者部门之间配合不好。比如:

  • 设计的时候没考虑生产工艺,导致加工步骤太多;
  • 销售、生产、采购部门信息不同步,导致要紧急采购。

怎么管呢?

  • 监控成本波动情况:用FineBI搭个成本分析看板,关注重点客户和产品的成本情况,以月为粒度,拆解各成本项每月变动情况,并标记出异常。
  • 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建一个 “销售 - 生产 - 采购” 的周例会机制,把订单需求、产能情况、原料库存同步一下。比如销售答应客户的交货期,得先问问生产部能不能做到。
  • 优化工艺设计,用价值工程(VE)来分析,对产品设计做 “成本 - 功能” 评估,比如把零件结构简化一点,就能降低成本,避免过度设计。

2.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一般能占到总成本的 50%-70%,这部分是管控的重点,它出问题主要就是用量超了或者价格太高。

  • 用量有问题:可能是生产工艺太落后,比如冲压出来的零件边角料太多;也可能是员工操作不规范,像注塑机参数设错了,导致原料浪费。
  • 价格有问题:可能是采购的时候没了解市场行情,比如一年的采购价比行业里的平均价还高;也可能是紧急采购太频繁,因为计划做得不好,临时要买的东西太多,只能花高价买。

那怎么管呢?

  • 建一个材料消耗的看板,按产品、按工序统计实际用了多少,再跟工艺标准比一比,找出哪些地方用量超了。
  • 以市场上的基准价为标准,每个月把实际采购价和行业平均价比一比,看看差在哪儿,是供应商抬价了还是采购的时候没货比三家。
  • 控制紧急采购的比例,最好别超过总采购量的 20%。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计划,比如设个安全库存,或者跟供应商签 “阶梯价 + 保供协议”,减少临时采购的情况。

3.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
  • 研发费用

大家一般觉得这些是必要的开支,但里面其实有很多无效的支出,比如:

  • 有多余的岗位发工资
  • 市场推广做重复了
  • 研发投入没效果

管控可以这样做:

  • 建一个费用有效性的评估机制,每一笔费用都要问问是不是必要的、有没有效果。比如市场推广费,要看能带来多少新订单;研发费用,要看专利的转化率。
  • 用FineBI搭建一个期间费用看板,通过明细溯源,找出那些不必要的开支,看看哪些费用有异常。对那些长期没效果的费用,就得赶紧调整。
  • 把费用分成固定和弹性的,固定费用比如办公场地租金,尽量签长期合同锁定低价;弹性费用像差旅、营销,设个弹性预算,根据收入增长的幅度来调整。

4.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出问题,常见的就是人多了效率没上去,工资涨了产出没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

  • 固定工资占比太低,激励不起作用;
  • 附加成本,像培训费占比太高;
  • 还有实际用的工时比标准工时多。

管控的办法有这些:

  • 把人工成本的结构拆解开,看看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社会保险费、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各占多少,找出效率低的地方。
  • 优化人员结构,有季节性订单的话,可以用 “劳务外包 + 核心团队” 的方式,降低固定成本。技术岗位可以设个技能津贴,鼓励大家提高效率,比如会操作多个工序的工人,计件工资可以往上调一点。
  • 用标准工时来衡量效率,标准工时利用率 =(合格产品数量 × 单件标准工时)÷ 实际工时 ×100%。要是这个比例低于 80%,也就是实际工时比标准工时超了 20%,就得查查是设备坏了、物料不够,还是员工技能不行。

5.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设备折旧、维修、能源消耗这些,看着零零散散的,其实里面可能藏着不少浪费。它出问题主要是:

  • 设备能耗太高,比如电机电流不正常;
  • 能耗没做好分时管控,像高耗能设备没在用电低谷的时候开;
  • 还有车间管理费用超了,比如维修费花太多。

管控策略可以这样:

  • 让设备管理更智能化,装个传感器监测设备的能耗,比如电机的电流、运行时间,再用 AI 算法预测一下设备会不会出故障。
  • 做好能耗的分时管控,高耗能设备可以在电价低的时候开,也可以装个节能装置,像变频器就能降低电机的能耗。
  • 用FineBI搭建一个成本解构看板,把车间费用分分类,固定的像租金、折旧,变动的像维修、劳保用品。对变动费用设个单耗标准,要是超了,就查查是操作不当还是没做好维护。

三、成本管控的核心思路

有效的成本管控要做到这三点:

1.用数据找到问题,而不是猜问题

建一个成本监控的看板,每个月跟踪各项成本的变化。

比如:

材料成本比上个月涨了 5%,就从用量价格结构这三个方面分析,找出异常的地方。

2.用长期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只想着短期省钱

要在短期省的钱和长期可能花的钱之间做好权衡。

比如:

  • 适当在设备能效升级上多投点钱,虽然短期内制造费用会增加,但长期来看能降低能耗成本;
  • 提高原材料的检验标准,短期质检费用会多一点,但能减少退货的损失。

3.用系统的思维考虑问题,而不是各部门各管一摊

成本管控需要各个部门一起配合:

  • 降低材料损耗,需要生产部优化工艺、采购部选好供应商、质检部加强检验;
  • 降低库存成本,需要销售部准确预测需求、生产部调整排产、仓储部优化周转。

结语

说白了,成本管控不是简单地省钱,而是通过数据找到浪费的地方,通过优化策略合理分配资源,让企业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能提高竞争力的地方。

下次看成本报表的时候,多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这项成本增加了,是必要的投入,还是低效的浪费?
  • 把这项成本砍掉,会导致质量下降、效率降低,还是真的能把资源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 短期省下来的钱,会不会在以后引发更大的风险?

想明白这三个问题,你就能从“成本管控的执行者”变成“企业竞争力的构建者”。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成本失控是怎么发生的?
    • 1.利润直接减少
    • 2.运营效率变低
    • 3.供应链容易出问题
    • 4.品牌价值下降
  • 二、成本管控的五大模块和应对办法
    • 图片
    • 1.生产成本
    • 2.材料成本
    • 3.期间费用
    • 4.人工成本
    • 5.制造费用
  • 三、成本管控的核心思路
    • 1.用数据找到问题,而不是猜问题
    • 2.用长期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只想着短期省钱
    • 3.用系统的思维考虑问题,而不是各部门各管一摊
  • 结语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