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CSDN的营销短信精准狙击了——这周末本打算当个摆烂选手,结果刷到"极客创作茶话会"的活动通知,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搞的线下局,主打一个"技术人搞钱指南"。得,反正闲着也是刷手机,干脆冲了!
现在自媒体圈多卷啊?AI写稿都卷出花来了,技术人想突围还得靠线下取经。主办方说现场有老师分享"流量密码""垂直领域破圈术",本内容焦虑症患者立刻支棱起来——电子便签备好,笔记本电脑开机,准备把人家压箱底的干货全扒拉下来。
为啥这么拼?毕竟现在做自媒体哪是"写内容"啊,分明是"知识变现修罗场"。今天记点江南一点雨老师讲的"技术人如何打造IP",明天就能照照镜子:我那破账号是不是还在"自嗨式更新"?人家怎么把写书,有20万死忠粉,我咋就把技术干成了流水账?
行吧,卷就卷吧,谁让咱技术人有手有脑还有手机呢?先记为敬,回头整出点"技术流爆款",也算没白来这茶话会——毕竟,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谁不想偷点师把流量焊在身上的绝活儿?
现场参加的图片来一个,记录一下。
森林里的程序员狐狸总被重复的BUG折腾得耳朵发烫。这天他蹲在老橡树下改代码,树懒运维抱着硬盘慢悠悠路过:"又崩了?我上周修存储时也碰到过......"狐狸突然顿住——自己修过的故障、踩过的坑,竟全在脑子里飘着,从没记下来过。
当晚,狐狸叼着松果当笔,在桦树皮上写:"如何用递归避开内存泄漏?新手程序员必看的三步排错法"。他没想到,这篇涂鸦被路过的土拨鼠(用户)捡走——那只总被报错提示吓哭的小家伙,照着步骤竟自己修好了采集器的程序!
消息像松脂般在林子里漫开。树懒运维翻到狐狸的《夜间服务器降温小妙招》,把总死机的监控系统盘活了;猫头鹰架构师拍着翅膀惊叹:"原来他把微服务拆分逻辑写成了童话!"连总板着脸的老虎老板都凑过来看:"你这笔记比周报实在多了。"
三个月后,森林广场的老松树上挂起块木牌:"狐狸的技术笔记——从BUG里长出的经验树"。土拨鼠们排着队来讨经验贴,树懒把笔记抄在树皮上当"运维宝典",猫头鹰则带着小雏鸟来听"架构思维课"。
"原来把经验变成文字,比修一百个BUG更有力量。"狐狸舔着爪子上的墨渍笑。现在他依然每天写代码,但更多时候,他在给新写的《如何用设计模式驯服需求变更》画插图——毕竟,在这片森林里,能把技术变成故事的人,早就是大家心里的技术专家了。
“保持学习状态是技术人的基本修养,不进则退的赛道上,原地踏步已是倒退。”
“技术人的IP不是流量密码,而是把经验变成可复用的‘工具箱’。”
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
我先总结归纳一下,顺带加上自己的理解。
技术创作的用途 | 分开阐述 | 对比说明 |
---|---|---|
深度提升技术能力 | 1.知识体系化梳理2.倒逼技术深挖3.强化逻辑表达能力 | 能把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知识点讲清楚,必须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也必须对讲解的东西相对深入的研究,深入研究会触类旁通,把理解的知识串接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树体系。 |
建立职业核心竞争力 | 1.立体化技术履历2.打造行业影响力3.提高技术决策影响力 | 求职过程如果有博客和开源项目确实很加分。 做技术选型决策的时候,有体系化的文档和代码能成为关键意见领袖 KOL(key opinion leader) |
驱动行业创造价值 | 1.降低技术传播成本;2.加速团队知识沉淀;3.跳槽晋升的杠杆; | 这块是利他的。其它的技术人员可以阅读你的文章,直接解决一些相关相似的技术问题; 团队有知识库积累,新人培养比较快速。 有开源项目或者出过书,对跳槽和晋升非常有优势。 |
在工作过程中,开发的功能,解决的线上问题,出的技术方案,做的技术预研,封装的框架和工具等,都可以是技术创作的来源。 不过要注意脱敏,现场问过 一点雨本尊。可以换一个场景去表述。
还有就是要积极参与开源项目,哪怕校对一下文档和翻译也是可以的。这个至少说明你是深入研究了开源项目的使用。
即说服自己,你也可以进行技术创作。
误区 | 正向心理建设 | 对照 |
---|---|---|
需要成为专家才能写 | 具体,真实的实践过程更有参考价值 | 写多了就成了专家了 |
必须原创颠覆性内容 | 技术整理同样可以帮助读者解决痛点问题 | 骚使用同样有价值,有很多人需要 |
消耗编码时间 | 每天30分钟整理即可 | 做啥之前先写文档,想清楚,不用特意花时间,本来是技术人员必须的步骤 |
几年前有出版社联系我出书,当时以为是骗子,也没有时间系统的写书,错过了。
只要有机会,确定好大纲,后面就是一个花时间的事情。 签定好合同,写好内容,编辑加工,然后拿稿费就行。
有正向反馈的技术创作才能持久。除了名那就是利。
变现方式 | 展开 | 对比理解 |
---|---|---|
内容创作 | 付费专栏引流私域约稿广告/打赏 | 付费专栏和引流私域名收益最大,建议重点搞 |
服务/咨询 | 技术咨询一对一辅导付费社群 | 一对一辅导比较精准,培训机构模式可以裂变 |
产品工具 | 售卖工具网站模板/插件API基础能力售卖开源产品商业化 | 这个是直接卖产品了,可以成立公司团队运作 |
技术创作不是“自嗨”,而是用“经验工具箱”打造个人IP的核心武器。
来个坚持到底的照片证明一下。
你是如何看待技术创作打造个人IP这件事情?
如果觉得还不错,有收获,请点赞,关注 ,收藏。
我继续耕耘,整理一下使用ima工具基于个人知识库加速技术创作的奇门遁甲招数。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