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模型是指在性能测试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应用系统本身发生的。
风险模型作为性能测试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实施性能测试过程中提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拟定应对方案,以保证性能测试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在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解决问题,验证测试结果数据的准确性,核心目的是在风险方面保障压测的可控。
风险模型的内容主要包括6项,分别为脚本风险、数据风险、业务风险、环境风险、监控风险和版本风险。
开发性能测试脚本遇到的技术问题,例如加密解密、开发语言、安全认证、参数化不正确、循环配置不正确、验证方法不正确、场景运行参数不正确等。
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和性能测试案例所需测试数据欠缺、不足、不真等问题,例如某个业务需要10万条测试数据而数据库中总共100条。
由于业务人员在前期沟通时没有透露全部信息,测试团队开发性能测试脚本时遇到业务逻辑不正确或者业务数据条件不正确等问题。
性能测试环境的管理权问题,例如性能测试数据经常被功能测试工程师改变,或者在性能测试环境中运行着不知名的程序占用了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等。
在用性能测试工具监控时可能存在对某些对象无法实现监控的问题,比如在用用监控工具监控的时候可能涉及版本、费用、有效周期、使用人员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缺乏版本控制手段或者版本控制手段不符合规范的情况,这些会导致测试脚本开发阶段与测试执行阶段中的被测系统版本不同而无法执行测试,或者测试执行过程中与测试执行过程后的被测系统版本不同而出现性能问题。
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把控,具体如下:
1)多次确认:针对业务模型中涉及的业务关系以及脚本编写涉及的技术内容等进行多次确认和沟通。
2)内容评审:针对业务场景、数据准备和完成的脚本内容,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评审工作。
3)人员协调:协调好相关的运维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在压测执行过程中进行更全面的监控数据的分析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
4)环境管理:针对独立的性能测试环境,由测试团队项目实施人员进行独立管理,压测过程中禁止其他人员使用。针对共用环境,需要制定环境使用的时间段,同时在执行前进行人工确认,最终希望在压测执行时明确压测平台对被测服务的执行情况,避免最后存在共用的情况。
5)版本管理:进行压测版本的有效管理和每一轮压测的回归,对压测的应用版本,由开发与性能测试工程师确认无误后进行压测环境的版本发布,同时性能测试人员记录时间和版本以及对应的测试结果。
阅读后若有收获,您的关注,点赞,转发就是我的动力!!!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